第十二章關注大眾生計:領導須知的民生經濟學常識 醫療保險(1 / 1)

第十二章關注大眾生計:領導須知的民生經濟學常識 醫療保險

“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醫院抬”、“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得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些早年流傳的民謠,顯示出人們看病難、看病貴的真實情況。以前,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有一個不小的群體:他們有病不能及時看,該住院不能及時住院,病未痊愈便要求離開醫院,生怕承擔不了高昂的醫療費用。不過,這種情況自從國家推行醫療保險製度以來,普通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已得到較大幅度的改善。2009年4月27日對四川省綿竹市劍南鎮的王靜一家來說是個難忘而感動的日子,這一天,王靜在綿竹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領到了其女兒住院的醫療費報銷金共計12萬餘元。王靜是一名下崗職工,其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掙錢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不幸的是,女兒劉熠沁有一次在醫院被檢查出了患有先天性心髒病。醫生說,根據劉熠沁的病情,最好等孩子稍大一點的時候再做手術。然而,手術所需要的費用高達20多萬元。巨額的醫療費壓得經濟並不寬裕的王靜一家喘不過氣來。

為了給女兒積攢手術費,王靜和丈夫起早貪黑拚命掙錢。眼看女兒的身體可以實施手術了,可是手術費還差一大截。正當王靜一家不知該怎麼辦時,2008年,綿竹市開始實施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王靜聽聞後非常高興,趕緊到社區為全家辦理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008年11月,王靜帶5歲的女兒到成都一家專科醫院做了手術,花去了近30萬的治療費,而城鎮基本醫療就為她報銷了12餘萬元。“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得到實惠,解決了我家的看病難。”王靜激動地說。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險製度的基本內容之一,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推行的社會保險項目。在現代社會中,疾病是勞動者時常可能遭遇的而且對他們威脅較大的風險之一。它不僅使勞動者在患病期間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而且在醫療方麵又必須支出費用,這就使勞動者一旦患病便在經濟上處於內外交困的窘境。因此,即使從維護勞動力再生產的角度出發,社會也必須承擔起對勞動者提供對付疾病風險的保障的責任。

中國的醫療保險實施四十多年來,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製度已難以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為保障參保職工享有基本的醫療服務並有效控製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中國政府加強了對醫療服務的管理,製定了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對提供基本醫療保險服務的醫療機構、藥店進行資格認定並允許參保職工進行選擇。為配合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改革,國家同時推動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流通體製的改革。通過建立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機製和藥品生產流通的市場運行機製,努力實現“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的目標。

在基本醫療保險之外,各地還普遍建立了大額醫療費用互助製度,以解決社會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之上的醫療費用。國家為公務員建立了醫療補助製度。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為職工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國家還將逐步建立社會醫療救助製度,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醫療保障。

實施居民醫療保險,是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需要,是讓社會成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增加對社會保障的投入,積極解決群眾的就醫以及其他與群眾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問題、讓廣大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政府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