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啼笑皆非 第三節李選侍“移宮案”(1 / 2)

第三章啼笑皆非 第三節李選侍“移宮案”

曆史反光鏡

想到“賴著不走”的情景,就會想到,一個女人頭發一散,衣服怎麼亂怎麼整,然後往地上一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起來。而這等行徑,潑婦無賴做做也就罷了,談不上丟不丟臉的問題。但此事若發生在高貴的皇宮裏,可就熱鬧了。要知道,敢在宮裏撒潑的,肯定不是小人物。可宮裏的大人物們,怎麼可能就由著她撒潑不管呢?她又為何不顧自己尊貴的皇族身份去如此做呢?

這件新鮮事就發生在明朝,不妨追蹤下曆史去看看那熱鬧的情景。

公元1620年注定是個不平靜的年頭,明神宗和明光宗在兩個月內先後死去,大明朝經曆了三個皇帝的權力交接。但事情還沒完,可能新鮮事年年有,隻是那年特別多。就在光宗死後的空擋,發生了“移宮案”。

明光宗朱常洛卒死,皇長子朱由校還沒來得及被立為太子。怎麼叫沒來得及呢?明神宗朱翊鈞不喜歡明光宗朱常洛,因此一直遲遲沒有給長孫朱由校一個名分,直到臨死時才把這事提上議事日程。而明光宗朱常洛也沒想到自己會剛登基一個月就駕崩,所以也沒有急著找自己的繼承人。人算不如天算,新皇帝朱常洛的“三把火”還沒有燒完,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而“內定”的太子朱由校就跳過了其他的程序,直接衝到了皇位的跟前。這個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朱由校的養母李選侍身上。李選侍是什麼人呢?她就是鄭貴妃為了跟明光宗朱常洛拉好關係,挑了8個絕色美女送給他,那8個美女中的一個。

朱常洛有東、西兩位選侍,李選侍為西選侍。選侍是級別比較低的妃子,上麵有皇後、皇貴妃、貴妃、嬪等。想想那李選侍是被鄭貴妃調教出來,於是她充分發揚了鄭貴妃的行為作風,成為皇宮深處的又一個非常活躍的人物。李選侍被作為禮物送到朱常洛那裏之後,除了天生麗質以外,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朱常洛的寵愛,並且被委托照顧皇長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檢。這個“差使”可不尋常啊!朱由校的母親生下他之後不久就死了,享受不到“母以子貴”的榮耀。而李選侍“托管”了這兩位皇子,可算是終生有靠了。一旦“兒子”做了皇帝,她自己豈不是也就成了皇太後?

隨著明光宗的卒死,李選侍的“夢想”也加快了進程。她把自己“生母不如養母”的責任看得甚是重要。明光宗臨終之時,曾想提高李選侍在後宮的位置,將之封為貴妃,但李選侍卻一直瞄準了皇後的位子,惹得明光宗很不高興。這個問題還沒來得及解決,朱常洛就撒手去了,李選侍的封後美夢也就破滅了。但明光宗死後,李選侍以自己作為母親要照顧兒子朱由校為由仍舊住在乾清宮,絲毫沒有“挪窩”的意思。但此時的朱由校已經不是尚在繈褓的嬰孩了,而是16歲的少年。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乾清宮是皇帝專用的。而她作為一個選侍,怎可以無所顧忌地住在那裏呢?其實,李選侍就是想坐鎮乾清宮,進而掌握朝政。為了控製朱由校,李選侍幾乎把他“藏”了起來,外臣想見皇長子也不是輕易能見到的。

而大臣們知道李選侍的心思,便商量著趕快擁戴新皇帝即位。他們一起奔到皇宮,到乾清宮哭祭。正在加緊部署的李選侍也做過安排,太監們拿著棍子在門口堵著不讓進。當大臣的畢竟比太監們有頭腦,況且也是有備而來,怎麼會輕易讓一群太監擋住呢?大臣們強行進入了乾清宮門,哭過先皇之後,要求麵見皇長子。可朱由校已經被李選侍留在了暖閣,自然也不會輕易讓他出來。但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趁李選侍不備,就把朱由校抱持而出。經過一番搶奪,朱由校終於逃脫了李選侍的挾製,在大臣們的安排下住進了慈慶宮。

儲君既已搶出,接下來就是準備登基了。可是皇帝住的乾清宮還被先皇的妃子李選侍占著,當務之急就是“移宮”了。可李選侍肯定不樂意,她堅持要跟太子一起住在乾清宮,根本沒有移宮之意。可能李選侍想,隻要她自己堅持不懈就定能換來成功吧!這種持之以恒追求夢想的態度,真是令人敬佩。

而太子朱由校雖不喜歡那個詭計多端的庶母,卻似乎也沒有足夠的魄力去反抗她。大臣楊漣直言上奏說,先帝剛剛過世,天下人心不穩,都在懷疑李選侍假借保護之名圖專權之實。移宮之事,勢在必行,太子一定要早下決斷。而且太子馬上要登基了,豈有讓天子偏居別宮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