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遭遇尷尬 第二節傳國玉璽的追蹤報道(3 / 3)

高官家的小姐雖自幼嬌養,受盡寵愛,可是卻大方賢淑,識大體,守婦道,絲毫不見官家小姐的嬌縱之氣。嫁到梁家後,孝敬公婆,體貼夫君,對待下人也寬和大度,舉家上下無不稱讚。梁家祖上也曾做過官,後因看透官場黑暗,辭官回歸故裏,之後經商傳家。大公子自幼身體不好,故而從不操勞事務。梁二公子年齡漸長後,家業即由其操持打理。而梁家父母見二兒媳賢淑知禮,也就放心地讓其掌家。夫妻二人一個主外,一個治內,均打理得井井有條。

光緒三十年,高官家的小姐,也就是梁二少奶奶在生下五個兒子之後,為梁家添了一個千金,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她最小,又生得漂亮聰明,因此,一生下來就受盡寵愛。

梁小姐十六歲時嫁給了當地的一戶張姓人家。張家世代經營布匹,精明卻厚道,口碑不錯。成為“張梁氏”的梁小姐同母親一樣,持家,孝養公婆,相夫教子,做得得心應手。日本人打進來時,一把火燒了張家的鋪子,家也燒得不成樣子了。一家人躲在地窖裏,雖然怕得要命,卻不敢哭出來,連喘氣都小心翼翼的。等到日本人走了,一家人到地麵上看到黑乎乎的家,絕望、心疼、痛苦自不必說。公公看到祖下留下來的家成了這樣子,鋪子又燒了個精光,心裏一慟,一口血噴了出來,不久就去世了。

之後,從沒吃過苦的梁小姐變成了“女強人”。遣散仆人,像個普通的家族主婦一樣,照顧著一大家子人,並且堅強地承受著一切磨難:大兒子被拉去做壯丁,一去不複返;二女兒的丈夫染上了煙癮,要賣掉她換大煙,二女兒在被“賣”走的前一天晚上上吊了;丈夫在重重打擊下不堪重負,去世了;最後,全家人隻剩下了她和三個孫子……

她哭到最後都沒有淚水了,腰越來越彎,眼神卻依然強韌。她覺得,既然上天讓她在經曆了這麼多磨難之後還活著,就有一定要她承擔的責任。她要保護好僅存的孫子,撫養他們成人,要孩子們好好地活下去,讓張家香火有繼。她大哭了一場,又平靜地繼續生活下去。

每次苦到過不下去的時候,她總會對孫子們說:“奶奶還藏著幾件傳家寶呢,這可是祖上傳下來的,能值好多錢。時機成熟了,你們要拿著它們去把咱們張家再旺起來。”其實,孫子們自幼遭受磨難,很懂事也很要強。他們長大了,大概是繼承了祖上經商的頭腦,竟然先後都做起了買賣。一個做服裝,一個賣家具,另一個則做起了印刷。而在開始的幾年間,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好幾次差點都過不了關。每到這時,奶奶總會說:“別怕,會好的。再不濟,咱把傳家寶賣了,不過,咱能扛多久是多久。人啊,沒有遭不了的罪。”

孩子們很懂事,他們不想真的讓奶奶把傳家寶賣了。因為,那是祖上傳下來的,多少錢都買不來。而且,奶奶吃了一輩子苦,不能奪了她的念想。所以,生意上周轉不過來缺少資金或者賠了血本,他們都是能撐則撐,都不願意去打奶奶“傳家寶”的主意。難受的時候總會想起奶奶那句話,“別怕,會好的。再不濟,咱把傳家寶賣了,不過,咱能扛多久是多久。人啊,沒有遭不了的罪”。對他們來說,奶奶的“傳家寶”是一種信念、一種希望,一定要守住。

終於,一切都上了正軌,奶奶很欣慰。可吃了一輩子苦的奶奶,生命卻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孩子們很難受,想盡了辦法給他治療。可是,卻依然留不住奶奶的生命。臨終前,奶奶虛弱地跟他們說,其實她根本沒什麼“傳家寶”,她之所以說有,是不想讓他們害怕,讓他們覺得還有路可走。孫子們哭了,他們說,他們已經收到了奶奶的“傳家寶”,那就是希望——無論什麼情況,都要堅持下去,不放棄、不退縮,相信未來會變好的希望。

其實,這種信念,才是無價的“傳家寶”。

奶奶一生曆經磨難,小的時候,清帝遜位了,之後,她經曆了民國、抗日、內戰、建國、改革開放,直到2000年去世。

雖然她一生曆經坎坷,飽受滄桑,遭受過各種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卻依然堅持著生存下去的強烈願望。也許她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傳達的是什麼,可是孫子們卻能領會到,那是一種“希望”。

隻要有希望,一切都會好的。其實,所謂“傳家寶”的價值,不在於它能換多少錢、能創造怎樣的物質享受,它最重要的是一種精神。比如,勤儉、真誠、堅強、勇敢……這才是一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