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堂課 相時——不拘於時,隨機應變 執著與變通(1 / 2)

第9堂課 相時——不拘於時,隨機應變 執著與變通

由於有所共鳴與傳承,人類才不至於過分地迷失和繞圈子走老路,由於有所區別,人類才會有發展。

——王蒙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在變,時勢在變,事態在變,生活在變,人類每一個個體也都在變。要適應環境、時勢的更迭,應付事態、生活的變化,就得學會隨機應變之術。荀子曾說:“舉措應變而不窮。”能夠隨著時勢、事態的變化而從容應變,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建功立業不可或缺的本領。尤其是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生活千變萬化,更需要人們學會應變、善於應變、精於應變。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浙江有一個姓邵的老爺子,因為曆史的原因在他年輕時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然而。邵老爺子為了圓自己的大學夢,一生都沒有放棄過考大學的努力,但總是屢戰屢敗。近年政府取消高考的年紀限製後,他又開始報名參加高考,63歲的他,參加高考,成績當然無法和應屆生相比。他立誓不考上大學不結婚,所以至今孤身一人。為了考大學他花去了大量的時間複習,沒有時間去掙錢,至今他家裏還沒有電燈,那微弱的燭光是他唯一的光明。執著地追求大學夢伴隨他走過一生,但這顯然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了。

過去的教科書裏,有一課叫做“猴子撈月亮”。我們不能指責邵老爺子的執著,但我們可以嘲笑猴子那無知的執著。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邵老爺子的執著並不是值得敬佩的,因為不懂得放棄的執著,有時就是悲劇產生的根源。

放棄執著,不是你對現實的投降,而是將你的境界調整到一種更高的層次,將自己的心態處於一種少煩惱的狀態。讓自己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困境,遇到什麼樣的煩惱,碰上什麼樣的悲傷,都能以放棄執著的心態,將這些困境、煩惱、悲傷都不放在心上。

放棄了執著,就沒有了為我的動機,沒有了為我的動機,就不會存在為他的動機,無我無他就是一種超越自我和超越現實的境界。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無奈和殘酷的現實麵前,你不懂得放棄也許就意味著毀滅。

人既要埋頭苦幹,也要抬頭看路。否則,越是勤奮,反而越是與成功背道而馳。生活不是單行線,我們不能鑽牛角尖。有時一個方向走不通了,不妨換個方向,說不定就會豁然開朗。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步入困境時,不是鑽牛角尖,而是開動腦筋轉換思路,因而往往成為最終的成功者。

生活中我們常常一方麵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麵又因循守舊、不思改變,習慣在老路上繼續走下去。

美國康奈爾大學威克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拿一隻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進一隻蜜蜂,蜜蜂在瓶中反複朝有光亮的方向飛,它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沒有飛出瓶子,可它就是不肯改變突圍的方向,仍舊按原來的方向去衝撞著瓶壁。最後,它耗盡了氣力,氣息奄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