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堂課 道德——德不孤,必有鄰 為他人著想,有愛就有一切
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隻有愛,真的,隻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李連傑
人活在世上,不光要索取,還應有責任,對於家庭乃至社會都需要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家中有了愛心,會變得溫馨和美,社會中有了愛心,會顯得溫暖如春。
為他人著想,是一種責任,也是一點一滴的小事的體現,在街上幫助老人、殘疾人。在家中,經常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家人的負擔。
關心別人,時時想到別人,關鍵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別人,這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社會宛如一個大家庭,我們便是這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將愛送給每一個人,並以此為快樂,那時, 我們會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中央電視台有一則公益廣告,說的是一個女孩騎車經過一個漆黑的小胡同。胡同口擺攤的大爺舉高燈為她照明。那盞燈不僅為女孩照亮前方的路,微弱的燈光更是溫暖了人的心。很多時候,為他人著想隻需一件小事,隻要邁出一步。想想我們的英雄雷鋒,他時時刻刻都在為他人著想:上廁所摔了一跤就連夜把燈給修好,打掃好寢室,讓隊友可以好好休息。這樣設身處地地想著別人,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現在我們提倡的“可持續發展”不就是為動物著想,為後人著想嗎?為他人著想,正是新時代的社會所需要。
西方有一個寓言:
聖誕節的晚上,一位夫人看到三位白發飄然的老者坐在自家門前的台階上。
“你們一定餓壞了,進屋吃點東西吧。”夫人走上前去,禮貌地招呼老人們。
“哦,謝謝,我們在這兒坐一會兒就走。”老人們回答。
“如果不介意的話,請到屋裏坐一會兒吧。外麵這麼冷。我們全家都歡迎三位與我們共度聖誕節。”夫人誠懇地說。
“那麼,你家男主人在嗎?”一個老人問道。
“他就在裏麵。”夫人答道。
“你先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見吧。”另一個老人說。
夫人趕緊回屋,將此事告訴了丈夫。
“親愛的,你根本不必征求我的意見。快去告訴他們,請他們進來吧!”丈夫說。
夫人趕緊跑到門外,再次邀請老人們進屋。
“可是,我們不能一起進去。”一個老人說道。
夫人感到疑惑。
那個老人指著一個同伴說:“他叫財富,”接著老人指著另一個同伴說,“他叫成功,我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