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堂課 成功——時時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奔向目標時,不要三心二意(1 / 1)

第16堂課 成功——時時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奔向目標時,不要三心二意

對於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來說,所有的風都是逆風。

——哈伯特

清朝有個秀才為自己的表兄寫過這樣一篇墓誌銘:

吾表兄,年四十餘。始從文,連考三年而不中。遂習武,練武場上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改學醫,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翻譯現代話就是說:我的表哥,活了四十多歲。一開始是從文的,連續考了三年都不中。於是就改行習武,考試那天在練武場上射了一箭,射中了敲鼓的人,被趕了出來。表哥又改行學醫,還未學成,自己寫了一個藥方子,吃過以後,死了。

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我們並不推崇雷打不動的人生,但是像上述故事中的老兄那樣,即使他沒有“吃錯藥”,他又能做成什麼事呢?所謂“無雄心者常立誌”,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就在於他們靜不下心、耐不住寂寞,經常改變自己的誌向,到頭來一事無成。

有些人的失敗源於內心的軟弱,有些人的失敗則源於內心的貪婪。很多人都感慨,機會難得啊!其實當今社會,機會並不是什麼稀缺資源。對很多人來說,機會其實很多,隻是機會一多,人們要麼無從選擇,要麼是這個也想幹,那個也想做,一輩子都在追尋,一輩子都在選擇,總是覺得已經到手的不是最好的,結果到最後往往連最不好的也把握不住。機會,對於一個是機會都想抓住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禍害。

一個人不僅要有目標,還要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因為人的精力有限,試圖魚與熊掌兼得,到最後往往是魚與熊掌皆不可得。所以每個人不僅知道應該做什麼,也必須明白不應該做什麼。

葉鵬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以後,他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打天下,尋找自己的創業途徑。然而,十年時光一晃而過,除了幾次失敗的經曆外,他一文不名,找不到一點值得稱道的東西。

十年來,他先後做過國有大型企業的職工,做過記者,做過銷售,開過小超市,經營過文化公司,甚至還搞過傳銷。但他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停地跳槽轉行,很多原本很有希望的事業都在他手裏一一斷送。

三年前,葉鵬看準了一塊“好地兒”,開了一家小超市。按他的估計,此處人流穿梭,每天的售貨量肯定少不了,好好幹幾年,必定是財源滾滾。但事情並非他想像的那樣,由於超市規模不大,又沒有什麼名氣,人們一時之間並不買賬。因此他每天的營業額並不多,除去成本後,他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很快,他便開始後悔自己盲目地選擇了經營超市,為了更好地尋求掙大錢的機會,他很快便以低價將超市盤給了自己的朋友。

不久,一位做圖書的朋友告訴他,文化市場非常火爆,一本暢銷書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銷量,書商們都是成百萬成百萬的賺!葉鵬想,我可是名牌大學中文係的才子啊,文筆和眼光絕對不比別人差,為什麼不做這一行呢?弄不好還能名利雙收!於是,他又投資文化行業,組建了一家小型文化公司。誰知他剛剛進入,文化行業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苦心經營半年後,他的文化夢再次以草草收場而告終。而此時,他轉讓出去的超市卻開始逐漸紅火,每天的營業額都超出原先的10倍!看到這些,葉鵬隻得再一次感歎自己時運不濟……

很多人都犯過類似的低級錯誤——這山看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沒柴燒,致富美夢打水漂。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行業隻要堅持做好,努力做好,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李白一生隻寫詩,徐霞客一生隻行路,比爾·蓋茨隻搞軟件,但他們的成就有目共睹,無可質疑。隻不過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適應期,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一個人真正遭遇“此路不通”的情況並不多見,“愛拚才會贏”,隻有盯緊你的“土撥鼠”,遠離誘惑,修煉恒心,這樣我們前進的步伐才能更堅定,才能避免遍地開花無處結果的悲哀。

由此不難看出,人生必須要有堅定的目標,然後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成功才會有希望。每個人麵對目標都不能三心二意,誰遊戲人生,人生就將會遊戲誰,到時候隻會落得個“老大徒傷悲”的結局。

鎖定目標就是朝著你確定的目標前進。這個目標是比較固定的,而且還是一個較高層次的。但鎖定目標,並不是說你一生就隻能有這一個目標,如果你今後感覺這個目標不適合你,或你有更高層次的目標,也是可以更改的。

人生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學會製訂目標,如果經過實踐檢驗這個目標是對的,就要鎖定,並為之全力以赴;如果經檢驗目標是錯的,是不合時宜的,就要勇於更改,隻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