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堂課 成功——時時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並不是為了穿衣吃飯。穿衣吃飯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還有崇高的目的。
——王力
成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很多人為了實現此目標費盡了心機,但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一樣,追求成功也要講究一定方法的。在開始邁向成功之前,應先問你自己一個問題,你的目標是什麼?
成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孔子說,吾十五有誌於學,就是有了人生目標。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有目標。所謂目標,就是要達到的一種狀態或者想擁有的東西,同時要製訂相應的計劃並付諸行動。沒有計劃和行動的目標是空想。小時候,老師經常會以“我的理想”為題目讓我們展望未來,當科學家、作家、畫家、醫生等,這個理想就是人生的目標。但當我們成年後,目標並沒有實現。可見兒時的目標是模糊的,沒有計劃也不具操作性,當然無法實現。
設定明確的目標,是所有成就的出發點,大部分人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來都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也從來沒有踏出他們的第一步。
當你關注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人物時,你會發現,他們都是各有一套明確的目標,都已訂出達到目標的計劃,並且花費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安德魯·卡內基原本是一家鋼鐵廠的工人,憑借著製造銷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質的鋼鐵為目標,成為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此後,他在全美國小城鎮中捐蓋圖書館。他對明確目標已不僅僅停留在願望上,而是形成了一股強烈的欲望,認識願望和強烈欲望之間的差異是極為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東西——如金錢、名譽、尊重。但是大多數的人都僅把這些希望當作一種願望而已,如果你知道你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如果你高度執著於自己的目標,而且能以不斷的努力和穩健來支持這份執著的話,那你就已經是在發展你的明確目標。
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支遠征軍正在穿過一片白茫茫的雪域,突然,一個士兵痛苦地捂住雙眼:“上帝啊!我什麼也看不見了!”沒過多久,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患上了這種怪病。這件事在軍事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直到後來才真相大白——原來致使那麼多軍人失明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他們的眼睛,是他們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如果連續搜索世界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眼睛就會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失明。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域中,士兵找不到一個確定的目標,而導致眼睛失明。人生也是這樣,目標太多等於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人生也就一片黑暗。
確立目標的目的在於能夠實現目標。所以目標要明確具體,要有時間限定,因為時間因素對後麵的小目標以及行動有重大影響。人生目標有大有小,大到十年以後能成為科學家,億萬富翁;小到買一輛漂亮的汽車和出國旅遊,等等。大目標需要長期規劃,逐步分解,成為每年、每月和每天的小目標,如果每天都有一個小目標,每天的行動就不會成為無用功了。而當你每天完成了自己設定的小目標後,你會有一種成就感,同時你又向大目標靠攏了一步。以出國旅遊為例,你準備何時去,是明年還是後年去;怎麼去,坐火車還是乘飛機;要參觀哪些景點,吃住怎麼安排,總費用預計是多少,總之將目標進行量化。如果是明年去,那麼從現在開始每個月要攢多少錢。每個月的小目標有了,再製定好每月的收支計劃,然後每天就按照計劃去執行。隻要每天都處於受控狀態,每月的計劃就可以完成,每月計劃實現了,明年去國外旅遊的目標就不會落空。這裏最關鍵的環節是每天的執行,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克服壞習慣,如惰性、散漫、自我放縱等。
人生目標的實質就是個人“願景”,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當英國作家蕭伯納還是一個小小的政府職員的時候,每天規定自己寫一篇短文,多年的堅持最終成就了他的事業。清代名臣曾國藩說:“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可見有誌就能樹立遠大目標,有恒就能製定計劃,堅持不懈地行動,今天的目標必將變成明天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