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溫酒斬華雄(1 / 2)

太守王匡對眾人說道:“今日我等奉行大義,必須要立一個盟主;眾人聽從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操舉薦道:“袁本初四世三公,故吏門生遍布天下,更是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袁紹再三推辭,眾人除了公孫續外都說非本初不可,袁紹方才應允。

次日眾人築下三層高台,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

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盟誓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說完割破手腕,也就是歃血。眾人因為袁紹表現的慷慨激昂,都涕泗橫流。當然公孫續這一路人馬則是全程冷笑,全當看猴子表演了。

歃血為盟之後,又在中軍升起大帳,眾人按照爵位年齡分坐兩行,袁紹立坐中間。

酒過三巡,曹操說道:

“今日既然已經立了盟主,還望各位能聽從調遣,同扶國家,勿要以強弱計較。”

袁紹接過話茬,對眾人說道:

“紹雖不才,但既承公等推為盟主,必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位應當共同遵守,勿得違犯。”

眾人都點頭稱是。

袁紹又說:“既如此,便命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還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如何?”

長沙太守孫堅出列說道:“堅願為前部。”

袁紹點頭:“文台勇烈,可當此任。”

孫堅便帶著本部人馬並手下四員大將往汜水關殺去。

這四員大將,分別是:右北平土垠程普,程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零陵黃蓋,黃公覆,使鐵鞭;遼西令支韓當,韓義公,使一口大刀;吳郡富春祖茂,祖大榮,使雙刀。

諸侯中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勇猛,如果讓他當先鋒,恐怕會奪了頭功,便偷偷給他弟弟鮑忠,撥了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汜水關下搦戰。

汜水關守關將士,聽到諸侯來攻汜水關,便火速差流星馬前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從大權在握之後,每日飲宴作樂。董卓女婿兼智囊李儒接到汜水關告急文書,連忙跑來稟報董卓。

董卓大驚失色,急忙聚集眾將商議。

溫侯呂布挺身出來說道:“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大喜:“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話還沒說完,呂布背後一人站出來高聲說道:“殺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看了看,出列之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姓華,名雄。董卓聞言大喜,加封華雄為驍騎校尉。撥給華雄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趕赴汜水關迎敵。

華雄方到關內,便見鮑忠帶著三千馬步兵在關外挑戰。於是點起五百鐵騎,衝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連忙準備撤退,卻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三千馬步兵,幾乎全都或被斬殺,或被生擒。

華雄讓人把鮑忠的頭顱送到相府報捷,董卓大喜,加封華雄為都督。

此時孫堅披爛銀鎧,裹著赤色頭巾,手握古錠刀,騎著花鬃馬,帶手下四將來關前挑戰。指著關上華雄罵道:“助紂為虐的皮膚?何不早早獻關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