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每年最熱鬧的日子當然是春節那幾天。家家戶戶忙裏忙外的殺雞宰羊。提前備好肉和蔬菜,來招待家中的親朋好友。過年要買新衣服新鞋,預示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臨近過年那幾天,集市上人來人往,賣煙花爆竹和對聯的應有盡有。還有一些賣棉花糖和糖葫蘆的小販。那時候的糖葫蘆就是普通的山楂,外麵裹上一層糖漿,再撒上一些芝麻。雖是簡單,卻也可口。偶爾會有一顆壞果摻雜在裏麵,咬到嘴裏才會發現。棉花糖用手一捏,就會壓縮的很小。吃完後還不忘舔舔手指。有一種玩具左輪手槍,把彈藥放進槍膛裏,按動扳機,就會發出聲音和冒煙。置備好年貨就等待過年了。
父親母親知道我愛吃肉,總會燉好一些豬蹄和排骨。豬蹄的毛不好處理,需要有耐心。我總會吃豬蹄的時候看到一些不容易被發現的小絨毛,這可紮嘴的很。到了貼對聯的日子,母親調製好漿糊,塗在牆壁上,我幫父親扶著梯子,母親拿著對聯,父親負責找好角度和位置。過年當然少不了水餃,我愛吃藕和豬肉餡的。反倒是不喜歡牛羊肉的腥味。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打開電視機,家中的長輩都會看春節聯歡晚會。早幾年我還樂此不疲的看著,後來漸漸覺得沒有了興趣。吃完飯就約著胡同裏的朋友聚在一起打撲克了。
除夕夜零點的鍾聲一響,代表了又踏入了新的一年。家中長輩會點上一掛鞭炮。爆竹聲中一歲除。忙完一家人就要睡覺了。大年初一這天,要被長輩拉著一起去走街串巷。每去一家都要小駐一會,喝上一碗茶水,聽長輩們問東問西,離開的時候總要抓上一把瓜子放在布兜裏,留在路上吃。去到那些擺好牌位的家中,要跪下磕頭。預示著讓列祖列宗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我會在一片狼藉的地麵上,和別的小孩搶著尋找那些未燃盡的鞭炮,收集起來回家自己玩。我曾製作過定時鞭炮,姑且這麼命名吧。就是把立香點燃,橫放在一塊石頭上,把鞭炮的引線放在立香的後半部分。等到立香燃燒到那個位置,高溫接觸引線就會爆炸。這樣一個可以延遲爆炸的鞭炮就製作完成了。
扭秧歌是過年才有的活動,村裏的婦人穿著統一款式的衣服,臉上塗著稀奇古怪的妝容,扭來扭去。有的人踩著高蹺,有的人騎著小毛驢,更有幾人扮演唐僧師徒。還有舞獅和抬花轎的。我對此饒有興致。這些人會在整個村子裏轉上一圈才會結束,去到那些有錢有勢人家的門前還會特意停下,說一些恭喜發財的話。過年嘛,都圖個喜慶和熱鬧。鑼鼓震天,紅紅火火過大年。
去親戚家拜年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會還在上學,去到親戚家總會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壓歲錢。我一直是一部分上交給家中的長輩,自己留下一點買喜歡的東西。親戚總說也沒有多少錢,就當是買個文具買個鉛筆了。我也就不好意思收下了。這都是人情來往。長大了以後親戚再給壓歲錢,父親母親說什麼都不讓我收下,推拖著說年齡大了,自己能掙錢了就不能再要了,收下壓歲錢這是隻屬於小孩子的特權。
春節過完,下一個隆重的節日就是元宵節。會吃湯圓,放孔明燈。起初是讓放孔明燈的,不過有危險性,容易引發火災就禁止了。每當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點上兩支蠟燭。這晚我會去大街上看別人放煙花爆竹,玩到很晚才會回家。元宵節這天結束,也就意味著年味淡去,真正過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