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上朝官員列班站好,當值太監上前宣號:“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早有右僉都禦史方貞同站了出來:“太子殿下,我北境大軍連連潰敗,連陷十六州二府,泱泱大寧丟失了三分之一國土,僅存的定北州也陷入敵軍重圍。可見領軍將領太過無能,軍機處也太過孱弱!這是大寧開朝以來最大的恥辱!愧對列祖列宗!萬望殿下嚴加懲處,以重振軍威,揚我國威!收複失地!”
“殿下,損兵折將,失土失城,軍機大臣楊德仙難咎其職,懇請嚴加懲處!”
“臣等附議!”
“臣等附議”!
……
越來越多的官員站了出來,最終太子紀建吉當庭免了楊德仙軍機大臣之職。楊德仙全程灰頭灰臉,似乎這一幕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隻是當大家舉薦新的軍機大臣時,則有些出人意料了。最多人舉薦的竟是少傅宋文華!
紀建吉見自己的老師被大家所推崇,自然樂見其成。
“太子殿下,少傅宋大人滿腹經綸,通古曉今,定能處理好軍機處。節前所議北金議和一事懸而未決。現宋大人就任軍機一職,理應由宋大人操持此事。”
莫開遠雖無意染指軍機處,但沒想到事前自己一點風聲也沒聽到,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自己這個首輔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於是他抓住時機給宋文華送上了道難題,算是對他能力的測評吧。
宋文華被點了將,作為官場老雞,順勢站了出來。
“近聞我大寧連失十六州二府,社稷崩裂,百姓荼碳,臣極為心痛,日夜寢食難安。臣恨不得親臨沙場,策馬揚劍殺敵!北金來勢洶洶,攻城拔寨勢如破竹,葉震等將士之無能,更是滋長其滅我大寧之狼子野心!然我大寧災害連連,國庫空虛,已不堪重負。議和乃緩兵之計,將士們得以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充盈國庫,再徐徐圖之。”
宋文華話音剛落,林寒山立即站了出來,次輔孟懷恩過於急切,竟也站了出來,兩人幾乎撞在一起。
“宋軍機此言差矣,大寧立朝近三百載,從未丟失一寸國土!今雖一時戰敗,豈能龜縮求和。當以舉全國之力,驅逐賊虜,還我壯麗河山!太子殿下,求和萬萬不可啊!”
林寒山聲淚俱下,跪拜不起。
“林大學士所言極是!割地賠款求和,有辱國體!我大寧朝野不缺熱血之士,當以召集各路精兵強將,抽調京都衛軍共赴北境,拒敵於國門之外!臣主戰!”
林寒山痛哭,孟懷恩則高聲呐喊。
宋文華輕咳一聲,說道:“林大學士、次輔孟大人拳拳愛國之心、文華極為欽佩!然,初戰我大寧十五萬大軍尚敗於敵手,現僅剩區區五萬殘兵敗將,能贏北金否?燕州府民多城堅依然失守,定北城年久失修憑何能堅守?與其坐待北金攻破定北、長驅直入,不如趁其未破之際討價還價!孟次輔調兵遣將所言極是,但並非北上殺敵,而是拱衛京都!一旦不能令北金滿意,對方定會揮兵南下,京都危已!”
原來靜坐的紀建吉仿佛被針刺中心髒,高聲斥道:“北金日益勢大,議和之事宜早不宜遲!無而再議!”
階下諸臣頓時噤若寒蟬,宋文華的話不但刺痛了太子,也刺痛了許多抱觀望態度的臣子。不知不覺中,殘暴的敵人已打到了家門口,離京都僅一江之隔!
“殿下英明!議和乃上上策!臣認為隻需讓他們歸還燕雲二府即可,其餘州縣可送予北金,大寧和北金仍是友好鄰邦!”
“李侍郎此言差矣,二府十六州已落北金之手,讓他們還回來不太可能。索回二府隻怕會激怒北金,影響議和之路!不如一並送予他們,顯我泱泱大國之風!”
“臣認為隻要北金願退兵,我大寧可花銀子向其贖回失地和百姓!”
“隻要北金願立即退兵,臣以為還可補償其損失。北金缺鐵,為表我大寧誠意,可向其捐贈一批鋤頭、鐵鍋等。
“臣認為,定北城已成孤城,守無可守,亦可一並交由北金治理,大寧與北金可商定劃江而治,永不侵犯,共締百年友好邦交!”
“殿下可派人前往和親,兩國永結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