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茶論(1 / 2)

高貴鄉公諱髦,字彥士,文帝孫,東海定王霖子也。正始五年,封郯縣高貴鄉公。少好學,夙成。齊王廢,公卿議迎立公。…………

公神明爽鉨,德音宣朗。罷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鍾會對曰:“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經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而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逆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

帝拜曰:“既如此,卿又有何以教朕?”

宇文楓讀的全神貫注之時,門吱的一聲響起,宇文楓抬頭一看,隻見綠兒卻生生的站在門口,宇文楓道:“綠兒,怎麼了有什麼事嗎?”

綠兒道:“殿下,那個飯館裏的高先生來了。”

一聽此話,宇文楓道:“哦,高先生現在何處?”

“正在偏廳候著,殿下要見他嗎?”

“見,當然要見,你去速速有請高先生前來。”綠兒剛要轉身,又聽宇文楓道:“且慢,還是本王親自去請吧!”

宇文楓走到偏廳見高啟深和邵九立在正中,於是佯怒道:“邵九,你是如何辦的差事,高先生乃是本王請的貴客,你為何如此怠慢先生?竟將其引在偏廳,還不快向高先生賠罪。”

誰知高啟深卻道:“殿下切莫怪罪邵九,啟深乃是鄙陋之人,一偏廳足矣!”

宇文楓哪能怪罪邵九,隻不過是做給高啟深看的,見到高啟深如此上道,宇文楓衝著邵九道:“還不謝過高先生,否則本王定不饒你。”

邵九也是機靈過人,如何不知宇文楓的深意,於是邵九衝高啟深行禮道:“邵九多謝先生大恩,若非先生邵九免不了要受一對責罰。”

接著宇文楓請高啟深落座,綠兒又奉上茶,宇文楓左手對著高啟深做了個請的手勢:“此乃貢茶,名曰紫筍,先生且試一下此茶味道如何?”

高啟深也不客氣,端起茶杯押了一口,隨後閉目享受道:“好茶,果然不負紫甌甲天下的美名。”

聽到高啟深這句話綠兒解釋道:“那是自然,茶是水神,水是茶體,器益茶功,先生別看這小小的一杯茶,卻是用了紫筍茶、金沙泉、紫砂壺等沏成的,這些無不是貢茶,貢水,名壺,先生以前所飲的茶豈能與此相比?”

高啟深詫異的道:“想不到殿下身邊一婢女,竟對茶道如此精通,真是令高某汗顏。”

宇文楓摩挲著茶杯的邊緣道:“小王的母妃特好此道茶藝,而綠兒自進宮以後一直陪伴在母妃身邊,耳濡目染的多了,自然也略有涉獵。”

高啟深聽到宇文楓的解釋後恍然大悟,宇文楓又道:“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說完這句話宇文楓暗道,不好意思了道君皇帝說出了你的茶論。

高啟深聽完宇文楓的大論,喟然長歎:“聽殿下此言,飲此茶,高某才明白何謂茶中三味?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有道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可謂是各行其道,不一而足啊!”

宇文楓又道:“既然先生喜歡,走時不妨帶些回去。”

高啟深眼前一亮,接著又黯淡下去:“算了,殿下好意高某心領了,隻是品茗三絕缺一不可,否則就失去其中的韻味,高某能飲此茶已經是不虛此行了。再說若高某常飲此茶,那日後高某的口味刁了起來,可如何是好?總不能天天朝殿下要吧!啊!哈哈。”

宇文楓也是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先生也是風趣之人,若是先生好飲此茶,那何時想飲的話,盡管來小王府上,小王定然倒履相迎。”

誰知過了一會兒高啟深卻道:“你真的是秦王殿下,怎麼同傳言中的不同。”

其實醒過來的這幾天已經不止一個人說宇文楓變了,宇文楓都報之以微笑,不語。這次宇文楓道:“上次走火入魔,頻臨生死邊緣,醒來之後感覺以前所為有悖於聖人教誨,所以本王性情收斂了一些。”高啟深見宇文楓不願在這上麵多談,於是也就沒再追問。

接著宇文楓又道:“先生能來王府做客,實在是令小王不勝榮幸,小王觀先生在酒樓的言語之中似乎有點意猶未盡,當然了這隻是小王的一點猜測,不知道是否猜對了先生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