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最後的爭奪(1)(1 / 2)

第 77章 最後的爭奪(1)

每日一方:

神門,內關,檀中穴。

每天長按三穴,按摩三穴各五分鍾,可以緩解心髒不適,有心梗症狀的情況。

…………

這六位一開始還能表現出良好的涵養,一舉一動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等他們聞了味道,品嚐了一下後,那模樣就直接變了,端起杯子,一飲而盡,這完全有失身份和風度啊,那急不可待的模樣甚是可愛。

那高克景直接就表現出我要賴上你的表情,那表情可以製作表情包了。

喝完了杯中茶,又給他們續了一杯,等待他們喝完後,陳小姐才宣布將進行今天最後一項拍賣活動,也是給足了他們麵子。

陳小姐如鶯驪般的聲音再次響起:

“高偉高先羲高先生的今天最後一件拍品是一件隻有武者才能使用的一門天級心法《玄關法門之修》,這是一部修煉的至陽至剛的浩然正氣的真氣之法,也是修煉長壽之法。

在道家修煉中,“玄關”是“後天”通往“先天”的門戶,是心靈由浮躁變為清淨的分水嶺。

“玄關”的確是後天與先天之間的一道關卡。

“後天”躁動不安,“先天”寧靜安詳。

“玄關”當然既不在身上也不在身外,所謂“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不是意守身體某一部位或觀想虛空中一個又大又亮的光團就能出的來。

然而,它就那麼難出現嗎?恰恰相反,對於一個心地純潔、性情溫和的樂天派,觸目所見,皆能有感,“感而遂通”,心靈洞開之際,玄關自顯。

玄關無形象,但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開啟和存在,並非意識想象。之後“先天氣”的氤氳、延伸,在身內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不過與普通所謂的“氣感”又遠遠不同。

“玄關”未開,在身上是找不到的;

“展竅”時,渾身上下“無處不丹田”;

“梵穴”為衝舉之所,而非玄關。

沒錯,這的確是四禪八定中的“輕安”現象,是深入靜境的必經“門戶”,在道家而言,正是判分先天後天的“玄關”。

玄關”開竅的特征:

一、“心地”突然變的非常清明,心胸充滿清涼的覺受,變的極為開朗,有些許的解脫感,感覺自己變的聰慧異常。

二、思緒平穩,呼吸輕微但順暢。此時如若思考問題,靈感會不斷出現,見解比平時深刻;若打坐,則會突然覺察道法原來是這樣的!

內心充滿喜悅但非常平靜,身體的不適突然消失(如腿腳麻木等)

三、清涼的覺受開始還局限於身體正中,倘若不人為幹擾,自然向上、向下,兩際延伸,直至頭頂、腳底都充滿這樣的清爽;

有人稱為“展竅”,特別是當頭部都清爽無比時,俗稱“醍醐貫頂”。

至於“性光”,看你是指有相,還是無相的,若是指無相狀的性光,在心靈洞開之際,的確有清涼月光臨照我心之意。

至於有相的性光,若真看到了,那是幻覺而已,那純屬練功的偏差,受到一些偽道書的蒙騙!

至於“真神”現,首先不要把它想的很神奇,似乎隻有練功者見過,而普通人不可能見到。

“真神”、“元神”即你、我的“真心”;平常,我們的“真心”是被凡塵俗事蒙蔽了的,而一旦感而遂通,那種和自然宇宙相通、萬物環繞我身之感,便油然而生。

此時,心靈之純淨、細膩、柔和是平常從未有過的,心胸豁然開朗並伴有清涼之意(如沐深夜月光下),耳目聰明、智慧湧現。

倘若不人為幹擾、順其自然,漸漸就進入如醉如癡之境(所謂“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此時神氣相凝,忘我、忘身,如登絕頂俯瞰天下,達天人合一之境。

在精神上,表現為心靈的“返樸歸真”,心胸的豁然開朗;

在身體上表現為身體正中的清涼之意,而後由此清涼之所,醇和的“先天氣”源源不斷產生並上下延伸,直至渾身上下“無處不丹田”,充滿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神、氣打成一片”,忘我忘身。

至於“意守”,你一定聽說過“不離不即、似照非照、若存若亡”吧,這樣的意守,才是真正的意守,才符合“無為”“自然”的練功之道,然而這一切隻有在“先天境界”中方能運用自如,常人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