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章 國協領導們造訪(2)
小知識:
肚子上有哪些穴位
肚子上的穴位有氣海穴、中脘穴、巨闕穴、神闕穴、關元穴等。
一、氣海穴
氣海穴又名脖胦,是任脈穴位名稱,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二、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是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三、巨闕穴
巨闕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二指寬即為此穴。
四、神闕穴
神闕穴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在臍中部,臍中央。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淺層主要有第十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五、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
……………………
就在書房內高偉給他們衝泡一泡一級靈茶,他們這一行的巨大收獲不僅僅是得到了高偉的墨寶,而是得到了高偉的靈茶的疏通經絡,並聆聽了高先生對書法理論的理解和書法的物理意義的講解。
高偉對書法理論體係建構有自己的想法和獨到見解,他認為除了史書上的記載,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沒有記錄的必要,所以書法史有兩大體係。
一種是史書記載。
書法簡史:
一、商周時期書法主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刻在龜甲獸骨上用來記錄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又稱卜文、卜辭。同期還出現了金文,它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鍾鼎文”,主要記載帝王分封、賞賜、征戰、契約、祭祀等內容,字體與甲骨文相近。殷商甲骨文,鍾鼎文,大盂鼎銘文。
二、春秋戰國時期書法
這個時期的書法仍然以鍾鼎文為主,秦國出現了《石鼓文》。它是刻在形狀象鼓的石頭上的文字,石鼓文屬大篆體係,又稱籀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那些古代文人書寫記錄事情都要用筆,而用筆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從一開始用石頭,鐵器等在一些石壁、硬殼等龜殼上刻劃一些符號來代表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記載事情,具體的簡單介紹一下:
毛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具體時間如下:
戰國時期,毛筆隻是出具模型。
秦朝開始,毛筆已經有了基本的模型。
漢晉時期,毛筆的使用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應用,將字寫到竹簽上巨多,因為當時的紙張非常的稀少和昂貴。
隋唐時期,我國毛筆製造技術達到了興盛時期。此時期的紙張生產量加大,成本降低,人們使用毛筆和紙張的量比較多起來。
宋代的毛筆製造技術到達了鼎盛時期,多種新型毛筆種類被製造出來。
明清時期,羊毫筆開始在民間廣流行起來,這一時期造毛筆的製作工藝上不但要求使用性,還注重了毛筆外形的觀賞性。
清代後期,隨著西洋畫的傳入,中國傳統工筆畫開始衰竭,促使了毛筆的再次革新。
此外,還有新石器時代就有毛筆、秦代蒙恬改進毛筆等說法。
這是傳統書法史上的記載。
但是像大師級別的人物,如李斯、史遊、蔡邕、皇象、索靖、鍾繇、衛鑠衛夫人、張芝等他們其實都是大宗師級的人物,他們都可禦氣行筆,將真氣融入字裏行間,充滿力量的感覺。
所以,現代人寫不出古代人的那個層次。
要想突破就必須自身的功力要有大的突破。
通過高偉的一番講解,眾人有點頓開茅塞的感覺,他們迅速消化了一些,有的人還拿出紙筆進行記錄。
之後,他們所有人都從高偉那裏學到一些簡易化的書寫心法,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煉,都在書法方麵有所突破和其他建樹,這是後話。
將來這裏麵的人屬高波作為最大,高偉過後會將沒有簡化的普通版的送給他和三弟高強,讓他們去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