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當然要做官啊!做宋國的大官啊!”長房長孫叫道。
“宋國的官?怎麼當?參加宋國科舉?聽說很多洋文,還要信洋教啊!宋國可沒有捐官的,很難考的!”老大驚叫道。
長房長孫一個箭步衝上來,半蹲在老爹麵前,小聲哀求道:“爹啊,宋國的官才威風啊,和洋人都稱兄道弟的,又有錢又有名,走到哪裏都是燕尾服大禮帽,威風得要死。再說即便當不上宋國的官,咱們使點銀子,在清國想當什麼官就當什麼官。何必去讀私塾,真讀進去了,出來就是個白癡!”
“難道你要請洋人當塾師?咱們家別說洋人,連牧師神甫老爺子都隻讓在前院廳裏接待,人家走了,還要擦洗用過的器具外加燒香驅鬼;你請個洋人在府裏晃悠,這很難啊,老爺子發起飆來弄不好敢直接豬籠淹死你的!”老大腦門出了冷汗。
長房長孫沒在乎“豬籠”什麼的,他好像滿腦子都塞著一個東西,迫不及待的想把這東西從肚子裏吐出來,他拉住老爹的肩膀說道:“爹,我早就打聽好了。有一種學校可以一路上去,不必科舉,也可做官。”
“有這等好事?”老大吃了一驚。
長房長孫神秘兮兮的解釋道:“就是教會學校。實力強大的教會舉辦的學校,被朝廷分為小學、中學、學院和大學,我聽人講,比如這個浸信會的學校係統,是一路升學上去的,小學升中學,中學升學院或者大學;到了這個大學或者學院,就等於是翰林院了,全是未來的封疆大吏,從這些地方最優秀的學生會被推薦去做海遊士,從海京就直接去了秦國英國、美國、法國這些翰林院,回來就是直接封大官啊!即便推薦不上,第二等也是個進士,直接被朝廷選官;即便第一等、第二等的皇榜都擠不上去,但是還可以考科舉;要知道現在科舉出題的就是教會學校的翰林們!你等於和出題恩師朝夕共處幾年,出什麼題還不清楚?”
“要是還是考不上科舉皇榜入不了朝廷呢?”老大說了最壞的可能。
長房長孫不屑一顧的一哼,站了起來,雙手抱臂說道:“老爹,您怕是不知道海京大學的厲害:聖約翰書院、聖保羅書院、培德學院、同濟醫學院等等這些教會大學,隻要能進去,能畢業出來,混得最差也是‘玻璃人’,還是大商人、大工廠處、大洋行求著你去的!”
“您聽說東城生產T恤的那姓張的胖子嗎?”長房長孫看老爹目瞪口呆不知道說什麼,以看著土鱉的表情橫了老爹一眼。
“T恤是什麼玩意?”大兒子嘴張得更大了。
“就是現在年輕人流行的短袖白背心!”長房長孫歎了口氣,彷佛在哀歎老爹的無知,然後他接著說道:“他大兒子入選海童子,現在在英國跟著洋人的艦船實習,在滿地球跑,聽說回來就是個管帶一級的大官……”
“不不不,咱家小寶不能當丘八,都是些下等粗人才幹,那玩意又危險又沒錢撈,還是文官高貴……”老大揮著手說道。
“等我說完啊,”他兒子不滿的叫道:“他二兒子就是培德學校一路考上去的,從韶關小學考到海京培德寄宿中學,因為成績好討老師歡心,被學校塾師推薦保送美國當海遊士去了,連考試都沒考,美國什麼翰林院任著他挑的!現在在美國哈佛兩年了,聽說還沒畢業,就被京城外交部要去了!而且他家一分錢沒掏,朝廷負擔他所有學費和生活費!現在這死胖子要把他兒子出洋前娶得沒過門的媳婦給送過去,天天媽的吹,我耳朵都起繭子了!”
“每次見了,就故意吊起自己兒子的話頭,吹了一通之後,等你恭維巴結他;你要是不得不給個麵子恭維一下,他就立刻開始裝模作樣的哈利路亞,感謝神!一切榮耀歸於神!****他大爺的裝逼!他算個屁啊,他爹不就是在鹹豐爺的時候在這邊磨豆腐的嗎?海皇一來,這賤民就造反了,結果連個洋軍刀(陸軍軍官)都沒混上就被踢回來了!現在我草!了不得這個豆腐仔了!一群王八蛋巴結他,要把選為他韶關商會的會長,我草!一群就會拍馬屁的小人!”長房長孫咬牙切齒起來,他做的生意就是往清國出口紡織品,和張胖子算競爭對頭。
“張胖子和我吹過,但是我…我沒大聽明白過,這外交部是什麼玩意?”老大雖然明白兒子豔羨張胖子,從兒子那表情也懂張胖子兒子肯定發達了,但有些名詞他聽得雲山霧罩的。
“外交部!那就是總管世界各國朝貢的衙門!就是現在清國的總理衙門那種,就連清國那可都是滿蒙貴族當頭哦,宋國更特別看重外交部,外交部都從總督府路分出來,額外修了棟西洋大樓,六層白色西洋大樓啊!!!看起來就嚇死人!就它最靠著皇帝的藍宮,下麵有地道穿過馬路直通藍宮!可以經常麵見聖君,幹幾年就下放到各地當封疆大吏,乃是大宋第一肥缺美差啊!”長房孫子激動得要命。
“你是說張胖子兒子沒有科舉就直接被破格錄入了朝廷肥缺大衙門了?”老大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看來終於明白張胖子說的那些不知所以然的名詞是什麼意思了。
“非但沒有科舉,連海遊士都沒有考,是被人家教會翰林院的塾師一封信推薦去的!”長房孫子一臉羨慕別人走了****運的表情,哀歎了起來。
“為啥啊?難道他認識人?”老大茫然無比。
“因為他是從浸信會學校一路讀上去的,算是人家的嫡係人材”,看老爹不懂,長房孫子就比劃著說:“洋教派係林立,有些竟然勢同水火,這些派別就類似於儒家裏各個派別,不過現在各個派別都紛紛樹立學堂,自己的人就自己教育;這個浸信會乃是目前海宋最大的教會,勢力強橫之極,據說和各個洋人國家關係好得穿一條褲子,其內的教師一封信就可以讓自己的門徒去各國洋翰林院;姓張的兒子就是讀的韶關浸信會培德小學,然後考入海京培德中學,又考入海京培德高級學院,一路都是浸信會裏的學校,這不老師們都喜歡他,也不需要他考試,直接輕飄飄的一封信送出國當海遊士去了,連朝廷都求著他給他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