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水利普查辦公室袁小明我有幸能參加圍場縣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從事全縣經濟社會用水調查專項工作,發自內心地感到榮幸和自豪。從2010年12月至今,在這一年半多的時間裏,發生了許許多多平凡簡單的事,卻時常曆曆在目,使人久久難以忘懷。
(一)
我縣地下水井專項和灌區專項參加過省市縣培訓的兩位同事因工作調整離開了水利普查崗位,這時,年近五十、極富農田水利基層工作經驗的祁誌強同誌毫無怨言地默默承擔起這兩項重任。為了準確掌握專項普查技術規定和知識要點,盡快進入角色,從一個門外漢轉變為行家裏手,付出了一般人不願付出的努力。他每天早來晚走三四個小時,甚至晚上將國普辦編製的教材帶回家,憑借自己從事多年水利工作的經驗認真研讀,深刻領會技術規定要義,並做好學習筆記,可謂一絲不苟。有時,為了弄明白一個術語,不管是周休日,還是晚上八九點鍾,急得拿起電話就找人請教,當明白了以後才感覺自己有點冒失,但為了做好水普工作,他自己將對別人不經意的打擾產生的歉意深深埋在心底。4月份進入了清查下鄉指導階段,他也與我們年輕一些的一樣,帶領一個工作組,頂風冒雨,不畏酷熱嚴寒,早走晚回,深入廠礦,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踏查水利工程狀況和用水情況,並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專項問題及時詳細地帶回單位,在早上開碰頭會的時候交給相應專項負責人,一起討論研究解決回複。這種不分你我、勇於承擔的工作作風,給我們年輕人和縣整個水普辦樹立了很好的團結榜樣;這種刻苦鑽研、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為跨專項關聯問題的解決做出了不可或缺的努力。
(二)
卡倫後溝種畜場坐落在我縣最西部,地處灤河幹流,平均海拔1500米,方圓600多平方公裏,11個牧點散居著298戶牧民,每個牧點之間相距十幾公裏,有的十幾戶,有的三五戶,最少的梨樹溝牧點隻有1戶。距離縣城100多公裏,位置偏僻,交通閉塞。2011年4月7日,天氣乍暖還寒,為了清楚地了解該場水利設施和用水情況,我和其他兩位同事開車經內蒙古多倫縣大河口去實地清查指導。過了多倫縣界進入該場地界,車轍被冬春沙塵刮起的細沙掩蓋,模模糊糊的像是道路似乎又不像,很難辨別,加之土壤為風沙土,隻能緩慢地摸索著前行。早上八點出發的,十一點半還沒有到目的地。正在煎熬的時候,發現很遠的地方拐彎處出現了一輛白色越野車,走近了才知道,是場領導和普查指導員一行來接我們的,怕我們的車陷入沙窩裏走不動。轎車因道路難行,隻能停在這裏了,我們登上了他們的車,幾分鍾後到了場部。下午我們走訪了幾個牧點,很是感慨:如今圍場還有這樣荒寂的地方。該場水利設施主要是地下水井;有個鐵礦因故停產了,也沒有要生產的跡象。回到場部太陽已經落山了,我們因任務重時間緊就謝絕了他們的挽留。他們不放心我們,一直把我們送出最難行的路段才返回,我們到達單位已經晚上九點多了。這天,盡管很疲憊,卻也小有收獲。有普查區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有普查員們認真負責、腳踏實地工作,水利普查一定會順利有序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