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鑽細研無私奉獻努力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圍場縣水利普查二三事(2 / 2)

(三)

經濟社會用水情況調查,分類較細,技術規定複雜,即使同行業的不同單位情況也不一樣,工作開展相對困難些。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鄉鎮普查指導員十分上進。比如在清查初始階段,棋盤山鎮普查指導員楊麗娟對規模化養殖場規模要求和第三產業戶用水記錄方法等都熟練掌握。該鎮有大牲畜交易市場,現實中有的養殖戶隻是周轉,短時買進賣出,從有關部門調取的年養殖數滿足此次普查選取要求,但這種時斷時續的養殖方式不能很好地記錄水量和體現月年存欄數。此情況,我們平常工作不接觸更不了解。她及時向我們提出了看法,使規模用水戶的選取盡量做到了精準。再就是對三產戶鎮中學的用水記錄,她針對中學有長短不一的假期,提出了按天記錄的想法,如果每個月按普查要求日數記錄,再推算月年的用水量差距是很大的。這種對普查深入探討的精神值得學習。

還有龍頭山鄉農業站站長、水利普查指導員都雪鬆,帶病一直堅持在水利清查普查的崗位上。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我們臨時決定去龍頭山鄉了解一下台賬建設情況。當早上八點通知鄉裏我們要去的時候,普查指導員都雪鬆正在縣城的家中病休呢,得知消息,他主動聯係我們,開上私家車接上鄉主管領導在必經路口等著我們。我們先去了幾個工業典型戶,還沒正式生產呢;接著去了順天養殖場,老板打開鎖熱情地將我們一行迎進門。在座談中,了解到在都站長的指導下,老板根據豬的大小,分一定比例核算用水量,並且還及時請教養殖專業人士,得知成豬每天用水量大約是飼料的1.6倍,以此與實際用水量相印證,以便獲得相對可靠的數據。這種對普查熱情參與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係統地留下了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木蘭圍場大地上水利建設成就的一組組翔實圖表數據,而普查中那些燦若群星的點滴小事,具體生動地詮釋了水利“獻身、負責、求實”的行業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水利發展改革的大好時代不斷做出新的貢獻,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