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情奉獻水普赤誠鑄就輝煌———記平泉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局(1 / 1)

承德市平泉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局丁海燕

我國決定於2010年至201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工作。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是一次綜合性、全方位的普查,也是一項艱巨的基礎性、開創性工作,所以在2011年初平泉縣就全麵開始了水利普查工作。而平泉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局負擔全縣的水土保持水蝕調查工作,水蝕調查是通過對土壤侵蝕情況、侵蝕溝道、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等的調查,掌握水土流失、治理情況及其動態變化等。在這次水土保持水蝕野外調查工作中,平泉縣共有32個野外調查單元任務。

平泉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因康熙大帝興讚“平地湧泉之聖地”而得名。東部與遼寧省淩源市接壤,北部與內蒙古寧城縣相連,南部西部與寬城縣、承德縣相鄰,是遼寧、內蒙古與京、津華北內陸交通必經之地,素有“京冀門楣、通衢遼蒙、雞鳴三省”之稱,並以“遼河源頭、契丹祖地、中國菌鄉、神州炭都”四張名片而馳名。全縣總麵積3296平方公裏,總人口48萬,轄10鎮9鄉1個街道辦事處,291個行政村。

平泉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局自普查工作啟動以來,首先按照普查工作要求抽調局裏9名業務骨幹組成2個調查小組負責全縣的野外調查工作。這9名同誌在接到任務後迅速學習相關知識、熟悉業務,都在較短時間內進入了工作狀態。由於水土保持專項普查水蝕野外調查比其他普查工作啟動的晚,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少走彎路,盡量一次性完成調查工作,特組織這9名同誌參加承德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水蝕調查專項培訓班。在學習中采取集中授課與現場實習方式,對水蝕調查內業資料整編、外業調查方法和野外采集數據處理等方麵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培訓,使他們進一步提高了水土保持水蝕調查業務技能,為全麵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奠定了基礎。

平泉縣地處燕山、七老圖山、努魯爾虎山3條山脈結合處,全境屬燕山丘陵區,多為中山、低山、丘陵地形。而這32個野外調查單元分布在不同地形上,要想完全準確地記錄下每個單元的數據就得克服山高路遠、交通困難等不利因素。為此這9名水保普查員本著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極端熱忱的工作精神頂烈日、冒酷暑自覺放棄節假日,每天從早6點出發到晚上9點夜以繼日的工作。從2011年7月份開始水蝕野外調查到9月份基本結束,這期間發生了很多感人事跡,尤其是這次水保專項普查的組長———平泉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局黨支部書記張軍超同誌,他為了把這次水保普查工作完成好,帶頭強化業務學習,利用下班時間查找相關業務知識,上網搜索業務經驗,然後再手把手教給其他普查隊員。張書記還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精神,由於水保外業調查工作異常辛苦加之單位就一輛越野車,他把隊員分成了2組,按天輪流工作,可是他自己卻堅持每天都出勤,他的這種精神一直都激勵著其他隊員。還有一個普查員焦立賓同誌,他的任務是對每個調查單元進行拍照。有一次他在結束了一個調查單元後徒步返回的途中,在一個大陡坡跌倒了順勢往坡下滑,如果他用手撐住地就能站起來,可他為了保護手裏的照相機不受損壞,雙手一直舉過頭頂護著相機,硬生生滑了四五米遠,把膝蓋弄的血肉模糊。這樣的感人事情數不勝數,這些水保普查員就是憑著對水利普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按時、高質地完成了平泉縣水土保持專項普查工作。

2011年8月24日,省水利廳水保處到平泉縣檢查指導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在聽取了平泉縣水保普查工作情況彙報後,水保處檢查組隨機進行外業抽查一個單元。通過核查,省水利廳水保處認為平泉縣水保普查工作外業調查細致準確,內業完善。

2012年3月4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正式普查表填報啟動儀式在平泉縣舉行。國家水利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矯勇出席儀式。水利普查表填報啟動儀式在平泉召開是對平泉水利普查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平泉水利普查員的肯定。

看著現在整理好的寶貴數據和全麵的圖片資料,這些無不浸透著普查員的汗水和心血。回首以往的艱辛在眼前浮現,好像依然能看到爬過的高山,能看到越過的河流,能看到走過的小橋……但是這些都早已變成他們人生寶貴的財富和幸福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