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我們在去壩上蘇家店鄉雲彩溝門那個水蝕調查單元點時,坐車到溝口,往裏一看車已經不能進去了.我們隻能下車步行,邊走邊說笑,有的聽著手機音樂。可是我們走了將近2個小時,結果拿出GPS一看還不到那個單元點,隻能踏著被山洪衝擊的沙窩、石頭前行,此時我們已經筋疲力盡,帶的水已經喝光了,心裏想著上甘嶺的一幕不會重演吧,水蝕無水好悲哀呀。正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前麵出現了幾戶人家,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時有一種天無絕人之路的感覺,路邊站著幾個人,我們一打聽,他們說距我們要去的地方還有七八裏地,他們請我們到家中去吃剛煮好的玉米,八個人,七根玉米,我們道聲謝之後把玉米分食了,我們吃在嘴裏,甜在心裏,又喝些井水,如甘泉一般,之後又每人灌了1壺,繼續上路。這時我們恢複了體力,有信心繼續走了,走到坡腳,宋京發令,還有30多米的海拔,向著目的地進發。
走到半山坡時,吳嶽在前麵從灌木林中走過,不小心碰到了一個馬蜂窩,很幸運,他過去了,緊跟其後的李剛被驚飛的馬蜂盯住了腋下,他哎呀了一聲,高喊“徐國斌停下,馬蜂”。徐國斌從旁邊繞行。最終走到了那個點,這時我們發現隊伍中的李剛臉上出現了痛苦的表情,路上被馬蜂給蟄的地方已經腫起來了,我們說你就在這歇著吧,但是他不肯,他說“咱當兵的人,輕傷不下火線,何況馬蜂乎?”又和我們一起開始了工作。完成了規定動作之後,那次我們回來一算來回差不多走了20公裏,到停車處,我們已經無力支撐了,再不到就隻能爬了,回到車上,每個人倒頭便睡。這一天,我們體驗了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的艱辛,體驗了走在沙漠中的人對水源的渴望,驗證了成功往往是在堅持之後的再堅持中實現。
這一天,水保水蝕調查技術總設計師、北師大教授謝雲在省水普辦葛茂杭、田衛堂、張文及市水普辦宋秀清主任、市水普辦技術負責人齊向紅的陪同下來到豐寧檢查指導水蝕調查工作,首先聽取了整個水蝕工作彙報,謝教授仔細檢查核對水蝕各項表格,對承德市三圖(SPOT圖+CAD+GPS)合一的獨創做法很感興趣,詳細詢問了具體做法,並帶著數據表格去燕山大峽穀調查單元點進行實地核實,伴著湯河沿岸美麗的風光,欣賞著奇石林立的峽穀,在峽穀深處是調查單元點,謝教授一行邊走便對數據進行核實,國家、省、市、縣四級四部GPS共同觀測數據進行對比,對小班界進行核實,並對三圖合一的效果進行驗證,通過內外業核實,該調查單元點水蝕成果得到國普辦的肯定和好評。這一天,我們收獲了對成果的認可,我們見證了水普工作要有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魄力和膽識。
這些不過是水普工作的幾個小片段,這些經曆即使在水普工作結束後,對我們的影響依舊很大,它鍛煉了我們的膽量和智慧,讓我們詮釋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使我們這些八零後的年輕人得到曆練,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們漫長的人生路上填上了厚重的一筆,這段經曆讓我們終生受用,在這裏我要發自肺腑地道一句感謝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