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盛建業又不由歎氣道,“可惜這樁買賣隻能在別的縣幹,在咱們縣城賣多了,可能會招到別人的眼。不過輕輕鬆鬆就掙了這麼多錢,要是每次都能賺這麼多就好了。”

又接著道,“等以後自己錢多了,就開個廠,當廠長,雇人來幹活,自己躺著收錢,這日子別提有多美了。”

林曉寧聽了盛建業的話有點好笑,“當廠長,我看你整天嫌累嫌苦,哪有當廠長的運氣啊,還躺著手氣呢,廠子都是公家的,利潤和虧損都有公家管,其他人都是拿工資的。”

林曉寧說的是當下的常識,不過盛南星知道在未來盛建業說的事還真有可能實現,國企倒閉,工人下崗,私有化卻芝麻開花節節高。

盛南星提出建議,“先讓爹慢慢幹著,這買賣不著急,一個地方賣過了可以找經常和爹做交易的人,便宜點賣給他們,至於之後衣服怎麼處理就不關我們的事了。而且現在能做的生意就那幾樣,可別鋌而走險,虧得連本都沒有了。”

而且以後知識在社會中會越來越重要,盛建業和林曉寧都不是喜歡學習的人,而且他們都是成年人了,也不好去上小學吧,這不方便,也沒有這種例子,她爹娘還沒有這麼開明,願意跟小孩擠在一起學習,而且都不上地,風言風語也不少。

現在能做的生意少,有時間也可以學習,讓自己進步,當然她不會拿應付考試的那套標準來對待盛建業和林曉寧,他們又不考試,學習也不會那麼嚴格。

她隻是覺得父母如果能多認識幾個字,那以後出去了不隻有兩眼一摸瞎,被別人哄騙,將來做生意還是多長幾個心眼為好,幸虧之前村裏開過掃盲班,對於他們來說,基礎的字還是認得的,盛南星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學習最基礎的商業常識就行了,糊弄糊弄普通人就可以了,係統的知識隻能自己學習,帶不出來,她隻能挑了本最普通的書,然後將裏麵覺得有用的知識點記下來,留給爹娘看。

當然這隻是閑餘時刻做的,畢竟升學更重要,不能舍本逐末。

開學前一天的晚上,林曉寧在給盛南星收拾東西,被褥是要帶的,剛用新換的棉花打的,就這麼一床,暖和極了,也能過個舒舒服服的冬天,然後就是衣服鞋子之類的東西,外加一些細碎物品,除此之外,錢和票自是必不可少。

林曉寧尤嫌不夠,兒行千裏母擔憂,盛南星雖沒有走那麼遠,做母親的見女兒第一次離家遠住,心中還是有些傷感的。

如果不是實在沒有東西拿了,林曉寧真想把整個家搬走,就怕盛南星到了學校缺東西用,又塞了點錢和票,真要是缺了東西,也可以去買,反正現在自家掙錢了,而且盛建業每個周也會去看她,給她帶點東西,也可以把物資攢下來賣錢,盛南星的日子過得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