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陳宗善帶著詔書離開之後,京城之中,各個勢力之間,風雲詭譎,暗自較勁。開始隻是暗中較勁,後來漸漸的開始明朗起來。其中。發生了幾件大事,更是令幾方勢力之間,產生了最直接的矛盾。
第一件事情,就是童嬌秀在楚王府中死了。
童貫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直接一腳將那個送信的踢飛。順手從身邊侍衛的手上奪過一柄刀就要往外衝,衝到外麵的時候,多年的官場經驗告訴他,眼前不能亂了心性,還是要小心謹慎。
很快,他就扔掉了那柄刀。他臉上悲憤的神情漸漸的消失,換上一種悲哀。
很快。連那種悲哀的神情也散去了,隻剩下一臉的平靜。
然後,童貫很平靜的到楚王府奔喪了。
到了楚王府,童貫甚至一臉淡然的扶起那個向自己下跪,臉上帶著悲戚之情的王慶。
當童嬌秀的喪事辦完之後的一天夜裏,童貫將自己的幾個得力手下召了過來。
當天夜裏,楚王府中火氣。
大火之中傳來激烈的打鬥聲,楚王的很對侍衛被殺,還好楚王早有準備,沒有受傷。楚王先前的淮西大都督杜堂親自出手打死了幾個行刺者,還抓住了一個意圖自殺的行刺者。
經過連夜的審問,那個行刺者終於召了,他是童貫派來的。
王慶知道這個消息之後,親手殺了那個行刺者。
但是王慶的手下都看的出來,楚王怒了。
……
另外的一件事情就是,高衙內從宮中楊戡那裏出來之後,在路上被人襲擊,全身並沒有受多大的傷,但是子孫根不保。
高俅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跟當初童貫得到童嬌秀的死訊的反應基本一樣。一腳踢飛了報信者,隻是他沒有拔身邊人的刀,他衝過去看到高衙內那個樣子之後,仰天長嚎,將高府之內的那些人嚇的不清。
看望高衙內之後,悲痛欲絕的高俅將自己關在書房中,用飽滿的墨汁在紙上寫了幾個名字,第一個名字是楊戡,第二個名字是童貫,第三個名字是蔡京……對著那幾個名字沉思良久,高俅將那張紙揉成一團,放進嘴中吃掉了。
幾天之後,京城中出現多次凶殺事件,那些事件發生之後,官府不敢派人去查。各方勢力都加強了防衛,整個京城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
後來,終於爆發了小股的戰亂。但是,這隻是開始。小股的戰亂之後的一天夜裏,京城之中刀光劍影,鮮血飛濺。
當時,是摳密院的官員帶人要到楚王府去搜查,被楚王府的人排斥在外。於是童貫親自帶人包圍了楚王府,在喊話無果之後,童貫就帶人撞開了楚王府的大門。
王慶此次進京,雖然大部分的部隊都在城外。但是軍中能征善戰,武藝高強的武將大多在身邊。拚殺當中,摳密院的人數雖然眾多,但是王慶的那些手下實在太厲害。那時,杜堂不在王慶的身邊,但是馬勥、馬勁、袁朗、滕戣、滕戡圍著王慶,那些過來的人都被斬殺,王慶的這幾員大將隨著王慶衝到楚王府的一個房間之後消失,後來摳密院的官員在那個房間裏看到了一條地道。
京城當即就有了戒嚴的信號,城門緊守。杜堂帶領的那些人無法衝進城裏,在城外叫罵。很快,在城外再起了一支軍隊,將杜堂的人馬團團圍住,就在雙方展開廝殺後不久,又出現了一支人馬,這支人馬是王慶的另外一支人馬,將官兵再次包圍。在這次包圍圈形成之後,官兵再次出現,將所有的人馬層層圍住。
一圈圈的圍困,一層層的人馬就在城外展開了血戰。喊殺聲讓在城裏度過了多年安寧日子的京城人感覺到異常的恐懼。連皇帝趙佶也急急忙忙的召蔡京、童貫、高俅商議軍情,被告知這三人正在指揮打仗,驚慌失措的皇帝最後找來了楊戡。
“皇上,不用擔心,那聲音遙遠,城門堅固,城裏不會有事的,相信很快就會平息叛亂的。”
楊戡命令太監將門窗緊閉,然後讓宮女大興歌舞,將城外的廝殺聲掩蓋了下去。在歌舞升平當中,皇帝慢慢的安靜下來,安靜下來的皇帝,甚至還寫了一首很香豔的詩。
果然如楊戡所說,外麵的叛亂很快平息下來。
當城裏的人出去打掃戰場的時候,城外的屍體是一層層堆積起來的,殘肢斷臂到處都是,很難分清到底是官兵,還是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