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動中有靜(1 / 3)

第六十二章 動中有靜

李佐國開始巡視安西的時候,逃至襄陽的李亨沒有奉詔回到巴蜀,逃至成都府的李隆基本想讓李亨回蜀中相聚,被李亨所拒,李亨發檄天下稱:“父皇穩居蜀中,今天下崩壞,有安西李佐國,範陽安祿山兩賊作亂,大唐北地盡失,關中失陷,長安破滅,東都被占,亨自父皇親封監國,卻陷城失地,如今當聚天下兵馬誓死與賊廝殺,但求能收回大唐失地,故不敢到蜀中盡孝,如北上不能勝,則當北向而亡…”

意思就是我現在不去蜀中,就在荊州招兵買馬,要和李佐國跟安祿山決一死戰,因為李亨身邊聚集了一眾文武,不少愛國之士也向李亨身邊集中,南邊的三道節度使也都表示支持李亨的行為,都做出反應,貢獻兵力糧草,集中向襄陽運送,大唐的希望仿佛就在李亨身上,對於李隆基的不戰而逃,不少大臣口中不說,但是心中卻是不無怨言。

李亨這時候正是一個標杆,所以現在李亨也有底氣不去聽從李隆基的吩咐,李亨在襄陽開始接受黔中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四道的軍隊和物資,看到還有那麼多大唐的節度使支持,李亨似乎又恢複了幾分精氣神,開始雄心勃勃的準備來年奪回長安和洛陽做準備了。

襄陽北部碼頭,這時順江而來的船隻源源不斷,一排排的士兵正在從船上下來,不過身上的衣服顯得非常的雜亂,並不是唐軍的軍府,不少下船的士兵根本沒有武器,身上穿的也不過是平民服色,沒有一點軍人的樣子,不少人臉上隻有茫然和恐懼,看來這些士兵的來源是有問題的。

李亨臉色極度難看的看著這些從江南來的“精兵”,轉頭對站在身後尉遲長龔說道:“這就是劉節度使派來的所謂的江南道的精兵五萬?這完全都是一些農夫,那裏是什麼精兵。”

尉遲長龔滿臉苦笑,這幾日兵是來了不少,總數已經達到了八萬,黔中道和淮南道送來的完全就不是什麼兵,全部是農夫,隻有少量統兵將領手下的親兵還算合格,但是數量少得可憐,還有的就是所謂的民間義士了,這些民間的豪強難得有一個將自己推薦給大唐太子的機會,帶著莊客家丁就來投軍了,在尉遲長龔看來這些人就是烏合之眾,在李佐國的安西軍麵前就是個笑話。

好不容易等到江南的劉正送來了五萬精兵,李亨正在為前麵的農夫們傷腦筋,這時一聽劉正的五萬精兵來了,就興致勃勃的跑來迎接,那隻一看這兵員的素質,就如同被打了當頭一棒,什麼精兵,隻怕是才放下鋤頭的農夫。

碼頭上一艘巨大的戰船靠岸了,跳板搭起之後下來了三十幾名身穿鎧甲的軍將,在碼頭上問了站崗的士兵之後就直奔李亨所在之處而來,到了李亨不遠處,這幾十還像軍人的漢子跪拜李亨,口稱江南道府兵前來太子麾下聽用。

李亨滿臉都是不爽,鼻子裏發出聲音問道:“劉正不是說五萬精兵嗎?我怎麼看到的全是農夫?這是怎麼回事?”

那幾十軍將麵麵相覷,李亨這話說的是劉正,但是這些在劉正手下的軍將怎麼好貿然回答?隔了不久當頭的一名將領說道:“太子殿下,這些卻是江南道的府兵,隻不過這幾十年江南沒有戰事,所以本來是府兵自備的鎧甲武器基本上都沒有了,因戰事緊急,所以召集了之後劉節度使就讓他們馬上上船出發了,說是太子這邊會解決鎧甲武器的,末將這裏有府兵名冊,太子可派人清點,絕對沒有差錯。”

李亨鼻子都氣歪了,這算什麼?武器鎧甲找自己解決?自己的一萬多從長安逃出來的禁軍都還缺少武器鎧甲,大唐和平已久,就算是有戰事也是在遙遠的北方和西北,南邊的這些道府兵製度形同虛設,不但沒有了武備,可能連每年的訓練都沒有了,這樣的士兵怎麼可能派上用場?

還要李亨管飯,雖說三道送來的糧草不少,但是這十幾萬人的糧草可不是小數,李亨想想就覺得頭疼,還來年反攻長安,明年能夠將這些農夫訓練得能夠走直線就不錯了,李亨心中隻覺得一股邪火從下麵直衝頭頂。

李亨直接打馬轉身就走,丟下一句:“尉遲將軍,你負責他的的事情。”身後的禁軍連忙跟上李亨,一行人頭也不回的就回轉襄陽去了。

三十幾名軍將跪在地上,都抬眼看著還留在原地的尉遲長龔,尉遲長龔摸摸鼻子苦笑道:“都起來吧,等下集中你們的人,先到襄陽城邊紮營,其他的事情安頓好了再說。”

尉遲長龔也是沒有辦法,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與安西軍交鋒,連安祿山的軍隊都相差甚遠,見識過安西軍厲害的尉遲長龔隻覺得太陽穴一鼓鼓的抽疼,秋日的陽光已經不再明媚,隻覺得無比刺眼。

尉遲長龔和李亨都在頭疼南邊的士兵素質之底的時候,在河北道的房山郡,史思明為了守住這個河北道的西邊門戶,在房山集中了兩萬士兵,準備死守房山,統兵大將是史思明手下大將唐黑虎,這唐黑虎是胡人出身,為奚人,素有勇力,且有統兵之才,深受史思明喜愛,手中有四千奚人組成的鐵騎,號稱黑虎騎,本來在範陽道北麵門戶居庸關駐守,史思明大敗之後將其南調,成為房山守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