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一聽,頓時就眉開眼笑起來,豎起大拇指讚歎道:“哈哈,這個計策好,高公公果然高明,高明呀,我明天就下去準備,編出一支軍隊來讓他帶走。”
“這就對了嘛,到時候你不但能夠將這些不能夠打戰的踢出去,而且又可以借此向朝廷要求補充兵力,這絕對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啊。”高起潛笑著說。
兩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一直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楊嗣昌才回到自己的住所裏麵去。
此時此刻,張雷正一臉鬱悶地帶著人往回走,還記得那天,察覺到皇太極正在積極備戰南下,正準備回應他再打一仗的時候,卻被高起潛給坑了,不得已隻能夠後撤,讓皇太極的人馬一路高歌猛進。
盧象升比他早幾天就回去了,雖然兩人是一起走的,但是還有這麼多大炮和東西都要運走,速度自然塊不到哪裏去,為了趕時間,張雷都不得不選擇人跡罕至的小路走。
而值得注意的是,盧象升這個時候已經帶著從楊嗣昌那裏拿到的一群老弱病殘開始了再一次征戰皇太極的旅程,如果張雷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話,他現在肯定就掉轉頭再一次和皇太極幹上了,可惜他什麼都不知道,在這荒郊野外的就算是四海鏢局的人要來傳情報速度都會慢一些。
這一天,在距離天津隻有兩天的路程的地方,張雷終於得知了盧象升再一次官複原職的消息,並且得知他已經出發了,便立即決定將軍隊調轉,再一次往前線開拔,可是就在這時候,第二份消息又來了,這是一份詔書,崇禎寫來的,說是高陽城被圍,危在旦夕,但是孫承宗此時此刻就居住在高陽城,命令張雷即刻帶著人馬救援,務必保護孫承宗一家安全。
孫承宗何許人也?竟然引得崇禎如此?
說起這孫承宗,他字稚繩,號愷陽,漢族,北直隸保定高陽人;明末軍事戰略家、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朱由校是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的哥哥。他以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身份親臨山海關督師,經營將近四年,組訓了十幾萬遼軍,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恢複失地四百餘裏,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裏,營造了著名的關寧防線,為後來的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奠定了基礎。兩次因遭魏忠賢掣肘,告老回家。
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老人,也難怪會引起崇禎的如此重視,接到命令之後,張雷不敢怠慢,趕緊帶著人就往高陽方向去了,他又害怕自己來不及及時趕到,急命保定、河間兩府暗藏力量全力救援。
盧象升這一次出去肯定是很不利的,就算是張雷加上這麼多人帶上武器都不敢和清軍正麵對抗,更何況是缺少了張雷的幫助的盧象升呢?但是張雷現在想要去救援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了不給人留下違抗聖旨的把柄,也為了自己的一家老小,張雷不得不將他放棄,轉而往高陽方向而去。
在接到需要前往高陽的信息之後,張雷馬上將羅德曼和郭育叫了過來,對他說道:“現在情況非常緊急,我先帶著五千人馬殺過去,應該能夠起到一些作用,你就帶著這些東西走,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趕到高陽去,明白了沒有?”
“好的。”羅德曼答應了下來,張雷便帶著薑玉陽引領五千全副武裝的士兵騎著快馬往高陽方向急馳而去。
且說張雷率領騎兵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趕到了安陽,在距離安陽還有十幾裏的地方,就已經能夠看到有清軍在遊蕩了,看起來規模還不小,張雷他們沒有攜帶大炮,自然不可能就這樣衝進去。張雷將薑玉陽叫到跟前來,說道:“老七,看來咱們又要在一起打一場麻雀戰了,不過這一次不一樣,我有個計劃,你要不要聽?”
“當然要。”薑玉陽說道。
張雷說道:“等一下,咱們分散開來,各自為戰,不用說殺多少人,我唯一的一個要求就是咱們必須要衝到城門下麵去,已經有我們的人在上麵看著了,等我們過去的時候就會放我們過去的。就是這麼多人不知道兄弟們敢不敢衝。”
“張大人你說的什麼話,哪一次兄弟們沒有衝過,隻要您下命令,咱們隨時都敢,兄弟們,你們說是不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