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是從崇禎十二年清兵進攻錦州的時候開始算起的。
洪承疇與清軍相遇了,總的來說因為他的穩打穩紮,所以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洪承疇雖然有點小小的得意,但是他也不敢掉以輕心,十分謹慎不敢貿然進攻。
清軍初戰失利,軍報傳到沈陽。皇太極正患病,鼻衄(nǜ)流血。他接到軍報後,立即出發,用碗接著鼻血,騎馬急進,星夜兼馳,來到前線!皇太極到鬆山後,沒有休息,立即登山,視察形勢。他見明軍大眾集前,後隊頗弱。猛然省悟道:“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
“權”是個軍事術語,“有前權,而無後守”就是說把重點集中在前頭,而後麵的防備薄弱。通俗來說就叫“虎頭蛇尾”。這是因為洪承疇要把兵力集中起來逐步往前推進,他考慮後金軍隊前頭打援,就把重點部署在前麵。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在指揮這樣重大的戰役時,中軍、前權要強,後守也不能弱,左翼和右翼要並重,前、後、左、右、中都要有部署。洪承疇是接受了楊鎬失敗的教訓,不分兵、前權布置是其優勢,但他沒有意識到,後守薄弱就是其弱點。人以長取勝,以短取敗。三國時,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結果以驕傲取敗;張飛善待士大夫而鞭打士卒,結果被部下所殺。《三國誌》評論說“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洪承疇的長處很明顯,就是不分兵,前權布置得很好,但是後守是薄弱環節。
了解了根本所在,那就必須要改變策略了,皇太極馬上召集了諸王貝勒進行會議,在會議上麵,皇太極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麵,在他的左手邊是此次行動的主要將領,自己的兒子愛新覺羅?葉布舒,而在左邊卻是一個空位子,那裏原本也是另外一個將領,自己的兒子豪格,可惜的是豪格現在已經被張雷的殺死了。為了紀念自己的這個得力助手,他便每一次召開會議的時候都把這個位置讓出來,不僅僅是顯示豪格在他的心目之中的地位,也是為了提醒自己和明朝的仇恨。
“目前就是這樣的狀況,不知道列為對此有什麼看法?”皇太極將所有的情況都說了,然後滿懷希翼地看向周圍的人,他們是這一次戰役的主要將領。
葉布舒說道:“皇阿瑪,兒臣以為咱們有四條應對的計策,可以試一試。”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你都有什麼計策?”皇太極饒有興致地說道。
葉布舒說道:“第一,包圍主力。明軍以步兵在鬆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間設立七個營,以騎兵駐鬆山東、西、北三麵,合步騎兵,號13萬,部署嚴整。於是,皇太極將主力部隊部署在鬆山與杏山間,烏欣河南山至海邊,“橫截大路,綿亙駐營”。並於錦州至海之間,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寬丈餘,包圍鬆山明軍,並切斷其鬆山、杏山之間的聯係。第二,前鋒打援。皇太極之作戰部署是:圍錦打援——將原重點圍困錦州的兵力,轉移到重點打擊援錦明軍。這就由鬆山、錦州明軍對清軍的包圍,轉變為清軍對明軍的反包圍,即將洪承疇率領的13萬大軍,包圍在鬆山一帶,使錦州、鬆山、寧遠,彼此孤立,無法互援。清軍由被動轉向主動。第三,斷敵糧道。洪承疇統率13萬大軍的糧道被清軍切斷。這引起明軍的恐慌。第四,退路設伏。派精兵伏於杏山、連山、塔山及沿海諸要路。特別是在明軍退往寧遠必經之路——高橋,預設伏兵,等待退敵。”
“不錯不錯,果然是深得朕心啊,說的分毫不差,就是不知道你們各位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計策?”皇太極笑眯眯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