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但卻陷入了曆史循環論。\"五德轉移\"。陰陽家代表鄒衍運用陰陽五行理論來闡釋宇宙演變和曆史興衰,創為\"五德終始\"之說,影響甚大。後來的掛名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劉向的《洪範五行傳論》(梁任公在其《飲冰室文集·陰陽五行說之來曆》中談到陰陽學說之害時曾提到:宜負罪責者三人焉……曰鄒衍,曰董仲舒,曰劉向。可見陰陽家其要)等,漢初陰陽家還存在,陰陽家學派在西漢中葉以後已不複存在。
陰陽家出於道家。”鄒衍是戰國中期稷下學派的一個重要代表,他的學說偽托黃帝,說明鄒學即戰國中期的黃學。但這裏的鄒學顯然為漢人所偽托,因為司馬遷說其“先序今以上至黃帝”, “今以上”是指漢武帝。不過,其主要理論“陰陽”、“五德終始”說確屬黃學思想。與鄒衍的“五德終始”說相並,還有一種“五色帝”說,即——白帝、赤帝、黑帝、黃帝等傳說。“五色帝”說也屬黃學思想。漢武帝封禪時,曾在“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所,有司侍祠焉。”先秦至漢初的黃學,除《黃帝四經》外,至少還應包括“陰陽”、“五德終始”、“五德相勝”、“五色帝”、“正律曆”、“封禪”說,和對黃帝其人的信仰等。陰陽家的創始人,道家著名人物,因其學問迂大而宏辯,人稱為談天衍,尊稱鄒子(或作騶子)。善於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變化,推演朝政的興衰。主要有“大九州說”和“五德終始說”。
《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五行學說並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髒為基本間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裏,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眾勝寡,故水勝火. 精勝堅,故火勝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五行生克製化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