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從變成先生之後,愛喝酒,脾氣大,在我們不記事時,據說雖然也吵架或動手,但沒這麼惡劣,
那個時候農村人,懂得也少,更是沒人會往這方麵想,
現在來看,有沒有可能,是白事做的太多,天天接觸這些“地下”的,業力加深或者被“附體”了,
為啥這麼說呢,我跟小哥放學回家,看父親和母親都在院子裏,
當時以為挺好,還挺和諧哈,進院一瞅,我的老天爺,這哪是人 生的玩應,
畜生不如,母親眼角都是血,他竟然用手,硬生生的去掏母親的眼球,挨千刀的,
我們給城裏的大哥哥打電話讓他回來了,父親還是挺怕大哥哥的,
回來也是沒管三七二十一,一頓揍,這時候換成任何人,已經不能用道德和尊老愛幼來綁架了
我們就是小,不然也早就上了,說到這想起來,小哥有一次拉架,被父親把頭按水缸上打,脖子歪了一個多星期,一動不敢動的,
至於母親被掏眼睛的後續,我已經有些記不得了,這後半截的記憶,像被抹掉了一樣,
實際上這麼多年,從我跟小哥哥上小學開始,包括大哥哥,直到我們倆16歲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稱呼過父親,一句爸爸,也從沒叫過一句爸爸,我們嘴裏的他,就是父親。
是不是每個人對於最痛的那段經曆,記憶都是斷斷續續的,很多細節,不是我不想寫,是一絲記憶都沒了,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農村的生活就是這樣,每天的七嘴八舌,
印象中,母親很少有正常出門的,不管是幹活還是不幹活,她總是圍著一個頭巾,她的臉上總是帶著傷,舊傷未愈,添新傷的。
母親慢慢性格,也開始有一些孤僻,看到村子裏的人,基本不會停住腳步,嘮家常,
無非打個招呼,寒暄一下,就完事了,
農村人口多,地就多,家裏活,基本都是在母親身上,父親外出掙錢,所以即便空下來,他也很少會在去田裏幫忙,
大多數孩子的童年,大概是,放假就是玩吧,那時候是不是流行過家家,什麼跳房子,悠悠球啥的…
我跟小哥哥,差不多就是,兩人扛一個大筐,去劃拉草,往家裏運稻草,
不能說一點童年和玩的時間沒有,可以玩,但是規定的時間內,必須要回來的,
回不來就是一頓胖揍,記得母親說過一次。大哥哥小時候去玩,因為晚回來十分鍾,沒人看我倆嘛,被打的一身血,鄰居跑來告訴母親的,
大哥哥如今都40多了,他極少會提起父親,對於父親,他依然還是恨意滿滿的…
他覺得那是他一輩子的陰影,一輩子的意難平,
在他心裏是不可原諒的…
唉…………………………………………………………
父親成“先生”之後,家裏的生活水準,以及他的社交和圈子,還是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