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們為什麼需要“道“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探尋一個哲學命題,我到底是誰?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宇宙究竟是什麼?而這個"到底"、"究竟"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在思辨分析中鍛煉著我們思維和大腦,從而使我們產生智慧,這也是"道"之為"道"最有趣的地方。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意思是說,"道"這個東西,沒有固定的形體。它是那樣的惚恍啊,惚恍之中是它的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惚啊,恍惚之中是它的實體。道看似無形,但它是存在的,並且它還是本源。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老子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段話意思是說,有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既無聲息啊,又無形體。它不依靠外力,循環運行永不停止。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該怎樣稱呼它的名字,所以勉強把它叫做"道",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
老子繞來繞去,說了那麼多,他的目的是什麼呢?他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第一,老子告訴我們,"道"是個無形的概念,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然而又是確實存在的。它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掌握這種規律,便是了解具體事物的根本。
事物是千變萬化的,道的法則是永恒不變的。所以,離了這個"道",忘記了強弱轉化,相生相克,我們人類就很容易頭腦混亂,神誌不清,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縱觀世間人事的起起落落,回眸事物的上下起伏,都是在隨法則而運轉著的個體,在道的永恒法則麵前,人向來都是隨流逐流,順勢而生。那些逆曆史潮流而動,目空一切,旁若無人之輩,遲早都要受到應有的懲罰,這也是"道"的公正性和處事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和聽說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總有一種突然之感;其實,這並不奇怪,這是天在對自己的法則的調整,也是對人們忘記這個世界,蔑視宇宙法則的一種懲罰。人事人為,天道天走,我們必須放下那顆過於膨脹的欲望心魔,世界才會出現和諧。
人生中的五味感受,也是如此。不管你喜不喜歡,它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甩不掉。這是一條永恒不變的規律。比如現代人的追名逐利,往往被有形的名利目標蒙住雙眼、雙耳和心境:應該看到的看不到,應該辦的事情辦不了。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強行改變事物的發展規律,其結果自然是受到"道"的懲罰。
第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途徑。就像老師給的命題作文,讓我們的思考有個方向。然後我們順著這個思路拷問下去。我們生活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信仰是什麼?我們將何去何從?這些問題我們都無法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答複,這不正是"惟恍惟惚"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不正是如此?
我們好像沒有信仰,可我們總是被形形色色的信仰支撐著。我們不想遵從什麼規矩,可我們總是在循著千千萬萬條的規矩走路。我們在渴望追尋自由,可有些自由卻是很難得到。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徹底認清宇宙間存在的非常深奧的東西。
不過經過這一番思考追問,雖然沒有得到答案,但是你會發現你變得豁達了,輕鬆了,透亮了。這就是"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