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難的是事事都能善始善終
任何一件事都會有開始和結局,那為什麼有的事情盡管開始不完美,卻能得到完滿的結局;而有的事情盡管有的開始很完美,結局卻不理想呢?這就驗證了老子的一個人生智慧:"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一旦作出了選擇,就應該做到善始善終,那樣就不會出現失敗的結果了。
偉大曆史學家司馬遷從青年時代就立誌寫一部紀傳體的通史,為了寫好這部通史,他遊曆名山大川,尋訪先人蹤跡,搜集民土風情、曆史傳說,作了大量的資料采集。然而因為"李陵事件",司馬遷遭受了人生奇恥大辱--被施以宮刑。麵對這奇恥大辱,他曾想到了死,然而當他想到要寫的史書還沒有完成時,他毅然忍受住生活的折磨,忍辱負重地繼續進行未竟的事業。正是由於文史公的忍辱負重、善始善終的毅力所至,我們後人才有幸得以一睹"無韻之離騷"的這一千古絕唱。
老子洞察了萬物對生命的堅守,從來都不是通過變換表麵形式來故弄玄虛。為此他總結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能夠做到善始善終的人是可敬的,隻能善始不能善終的人是可悲的。
眾所周知,程咬金家住山東曆城斑鳩鎮,年輕時,他身長力大,性情莽撞,喜歡闖禍,動輒與人廝打,當地人個個怕他,都喚他"程老虎"。後因尋釁打死了一個捕快,問成大罪,緩決在獄。三年後逢隋煬帝大赦天下,得以出獄。但家貧如洗,生活無著,被尤俊達收留合夥打劫。尤俊達送給他一把64斤重的宣花斧,還教他斧法,但程咬金總是記不住,學了後麵,忘了前麵。最後,他總共就學會了三招。即使如此,因程咬金身強力壯,勇力過人,有了這把神斧,也如虎添翼一般英勇。
不過,程咬金如果遇上了能躲過他前三斧的人,就得趕快逃命,不然很可能就要吃虧了。
有一次,秦王李世民殺了竇建德後,竇手下的元帥劉黑闥興兵犯關,要給竇建德報仇。他聘請了四位王子共破唐兵,其中三王手下的將帥武藝平平,屢敗於唐兵。但南陽王朱登卻謀略過人,武藝超群,唐兵很難製服他。
一天,朱登到關下挑戰,程咬金也不知朱登底細,自告奮勇去迎敵。兩人互報姓名後,程咬金嚷道:"呀!你這朱登乃是野種,不要走,看爺爺的斧吧!"
說罷,他當頭就是一斧劈下,朱登把槍一架;程咬金又一斧砍來,朱登大叫一聲:"嗬呀,好一員勇將!"話未了,程咬金猛地又是一斧,把朱登劈得汗流浹背,朱登見程咬金如此厲害,心中發慌,正待要逃。程咬金又一斧,朱登發現第四斧沒有力量,第五斧、六斧更是無力。
朱登大笑道:"原來是個虎頭蛇尾的醜鬼!"朱登挺槍來戰,那程咬金便隻有招架之功,而無回手之力了。
朱登趁勢攔開程咬金劈來的斧頭,扯出鞭來,打中了程咬金右臂,程咬金大叫一聲:"哎喲,小雜種,打得你爺老子好厲害"狼狽地逃進了關,惹得眾人大笑。
程咬金不能善始善終,隻學會了三板斧。在這次戰役中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若不是跑得快小命而就交待了。
善始善終的經驗和教訓還有很多,曾經有一位朋友就嚐到了做事善始善終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