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點來看,王熙鳳的聰明實在稱不上多麼高明,她有的隻是世俗的小聰明,以為自己始終能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能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上,但是她卻沒有看到"物壯則老"的規律,最後自食惡果。
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其實就是賈府的一個縮影,仗著祖先的餘蔭,仗著元春入宮為妃,整個賈府其實都在肆無忌憚地放縱著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那些代表著賈府的延續的男人們。賈府從"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到"呼喇喇似大廈傾",從極盛而至衰,恰恰體現了老子的論點。
那些老少主子爺們在生活上極盡奢華,當初為秦可卿這麼一個年輕媳婦辦喪事,寧國府的當家人賈珍就不惜傾其所有,隻為了喪禮上的風光,就花了1000兩銀子為賈蓉買了個"五品龍禁尉"的虛銜;上好的杉木板皆不中用,直至選中了"拿著一千兩銀子,隻怕沒處買"的檣木棺材;停靈49天,家下執事仆從人等可數得上的,就有130餘人穿梭般忙碌於其中;出殯之日沿路搭設彩棚,設席張筵進行路祭,其勢轟動朝野。而且他們吃喝嫖賭種種惡習無一不沾,直讓柳湘蓮感歎"隻有門口這兩隻石獅子是幹淨的"。依財仗勢,包攬詞訟,欺壓百姓,狎妓酗酒,種種惡行醜態不一而足。最後賈府被抄,革去世職,流放贖罪,赫赫賈府家計蕭條,每況愈下。
這些場景縮小了來看,和王熙鳳的所作所為直至結局是多麼相似啊。賈府的由盛至衰,不就是因為那些老少主子爺們的放縱貪婪嗎?他們的貪欲被無窮盡地放大了,就像拚命吹大的氣球,總有吹破的那一天,到時便是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的時候。
這便是"物壯則老"的規律。做人不能太放縱自己的欲望,我們對於名利的追求切不可過度,否則就會落入為求名利而不擇手段的圈套,隻怕會像王熙鳳一樣"反誤了卿卿性命"。
正如老子所言: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意思是說:過度的強執趨求會使之氣息渙散,外強中幹,過早的老化,這不合於道,不合於道的總是會過早地滅亡。
名利便是這樣的蘋果,如果任追求名利的願望過分膨脹,那就好像是在把蘋果催熟,一不小心便得到了一顆爛蘋果。做事過程中如果做到張弛有度,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都反複強調這個"度",這個"度"便是"道",也是一個臨界點。合於道的,也就是在臨界點之內的,便是隨順自然茁壯有力的,反之則是趨於老化、趨於滅亡的。這就好像蘋果,一旦熟得過分,那也就離腐爛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