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凡事不要做到臨界點(1 / 2)

第27章 凡事不要做到臨界點

做事過程中如果做到張弛有度,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都反複強調這個"度",這個"度"便是"道",也是一個臨界點。合於道的,也就是在臨界點之內的,便是隨順自然茁壯有力的,反之則是趨於老化趨於滅亡的。這就好像蘋果,一旦熟得過分,那也就離腐爛不遠了。

名著《紅樓夢》中刻畫了眾多豐滿的人物形象,王熙鳳無疑是其中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的人物之一。人們一麵驚歎於她無與倫比的治家才能,她的人際交往的手段技巧,另一麵又不禁感歎她的結局的淒涼。在書中王熙鳳的判詞是這樣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機關算盡"這四字道盡了王熙鳳對一己私欲的放縱,她個性好勝,作為管理賈府之人,她想盡辦法想使賈府振興起來,或者至少維持著大家族表麵上的興旺,但是她的鞠躬盡瘁卻招來賈府上下的一片不滿,最終也沒能使賈府有什麼起色,死後甚至連女兒都保不住。

熟悉鳳姐的各色人等說她是:"於世路好機變,言談去得。心性又極興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

"少說著隻怕有一百個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她呢!"

"真真泥腳光棍,專會打細算盤。"

"天下都叫她算計了去。"

然而王熙這樣一個聰明人,卻不僅好名,而且好利。

不論是對於金錢的欲望,還是對於權名的欲望,王熙鳳都毫不節製,也不擔心會有什麼不良後果,因為她說自己是從來不怕陰司地獄報應的,因此什麼狠心的事她都做得出來。在第十五回中,她弄權鐵檻寺,一手操縱了張金哥之事。在這件事中,她巧妙地運用賈璉的關係,輕而易舉地敲詐了三千兩銀子,至於張金哥與守備之子的死她全然不放在心上。手段高明但卻陰險。--為了一個利字,可以妄顧他人性命,這又怎麼能說不是對私欲的過於放縱呢?

在協理寧國府一回中,為操辦秦可卿的喪事,她受命於混亂之際,目的自然是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能。這種表現欲在當今社會看來無可厚非,但是同樣的表現欲展現在他處就不僅僅是展現自己的才能而已了,就會演變成一種無法節製,不能收斂的貪婪。她對於金錢的貪欲,不僅是在外利用像張金哥一案那樣的機會斂財,而且苛扣下人的月錢放高利貸,利用職務之便貪汙受賄--為了爭她身邊一個丫環的名位,各色人等都來送禮,甚至在害死尤二姐之後,連丈夫賈璉的錢都搜刮得一幹二淨。就連她自己也說:"若按私心藏奸上論,我也太行毒了。也該抽身退步,回頭看看。"

可是她真的抽身退步了嗎?沒有。欲望膨脹到一定的程度,就是洪水猛獸,她不僅沒有退步,而且做什麼事情都是趕盡殺絕,不留後路。

正如老子所說,"物壯則老",欲望已經膨脹到這種地步,早已脫離了大道,那麼自然也就隻能是"不道早已"了。最後王熙鳳作威作福,積怨漸多。趙姨娘想要為兒子賈環爭奪繼承權,不惜使用巫術對付她和寶玉;寧國府的尤氏則伺機奚落她,拉攏她的親信和仇敵;連她的婆婆邢夫人也是抓住機會就要打壓她,利用"繡春囊"一事大做文章;下人們也早已不能忍受她的刻薄貪吝和狠毒,罵她是"巡海夜叉",用各種方式抵製她的統治,是"牆倒眾人推"。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弄得她心力交瘁,大病小病不斷,額頭上的膏藥是總得貼著的。而且連賈璉對她也是恨之入骨,最後王熙鳳落得個"一從二令三人木"的下場,實在令人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