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曰博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映襯"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
五曰靈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六曰透明。
雖然也有渾水、汙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汙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醜。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靜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水不汲汲於富貴,不於貧賤,不管置於瓷碗還是置於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倘遇坑蒙拐騙,水便奔騰咆哮,此乃"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
當然,以上隻是水的部分優秀品格,還不是全部。但是,不論水有多少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條:"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真正的"上善"。
"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至於厚德載物,什麼是"德",其實很簡單。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幫助,而你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再說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處世方法就像水一樣,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
但是老子認為這還不夠。老子接下去說,處眾人之所惡。有一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所惡的是什麼呢?是低位。所以處眾人之所惡講的是要處於低位,也就是講的是謙虛謹慎。所以你不但要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要以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氣揚的了。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幾於道"。也就是獲得了接近於道的處世方式了。
老子雲: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孔子雲: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好像立誌;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好德處,所以君子遇水必觀。
崇尚善良要像水之走下一樣,自覺而行,勿須外力;處世要向水一樣,容萬物而不爭,不棄卑微,不辭涓流,廣采博納,融彙百川;做人要像水一樣,清澈透明,坦誠無偽,潔身自好,如際遇汙穢要盡快過濾沉澱以鑒分清濁;做事要像水一樣,不偏不傾,公平公正,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要在蜿蜒曲折中奔流到海;對境遇要像水一樣,不擇不剔,隨遇而安,既有隨方就圓的靈活性,又有秉性不移的原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