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機智巧答的幽默(2 / 3)

兒童接過紙一看,回答說:“大老爺,用不了這麼大一張紙,我隻要一半就夠了。”兒童說著便撕了一半紙,不慌不忙地寫了幾個字就交給了縣官。縣官一看,紙上寫的是:“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縣官見了驚的目瞪口呆,沒法子,隻好讓他報考了。

“閣老”和“秀才”

福建戴大賓十三歲中鄉舉,才氣過人。當時,他出考科舉,同考的人見他人小,就問他說:“你小小年紀就要做官?準備做到什麼官?”戴大賓說:“做閣老。”有個秀才戲弄他說:“未老思閣老。”戴大賓應聲譏答:“無才做秀才。”眾人哄笑起來。

秀才與農夫

農夫有一塊小田,秀才有一塊大田,農夫的田剛好又在秀才的田的中間,秀才總是想占有農夫的小田,於是,就和農夫比賽做詩,誰做得好,田就歸誰。農夫答應了。

秀才說:“小田也是田,大田也是田,小田夾在大田裏,隻見大田不見小田。”

農夫說:“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才’,秀才躲在棺材裏,隻見棺材不見秀才。”

萬年教子

有一天,陳萬年把兒子陳鹹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鹹瞌睡,頭碰到了屏風。

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著了,不聽我講,為什麼?”

陳鹹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您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也是按照您的吩咐做的呀!”

陳萬年沒有話再說了。

吳承恩與奸商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從小極有才學。一天,當地惡霸糧商張皇興路過他家,請吳承恩寫副對聯。吳承恩欣然命筆,一氣嗬成:“皇興大糧行,慈夙楚城揚。”橫批:“去四首。”張皇興很高興地把對聯掛在糧行門口。這奸商哪裏知道,把“皇興”和“慈夙”四字去掉字首,就成了“王八大糧行,心歹楚城揚”了。

小子巧對老子

陳洽八歲時,有一次和他父親在江邊散步,相約作即景對聯。這時,江上一隻搖櫓的船和一隻揚帆的船同時開出,不久揚帆的船駛到了搖櫓的前麵。陳洽的父親觸景生情,遂出一上聯:

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這上聯用了諧音雙關“表麵上是搖櫓的船比不上揚帆的快;深一層說三國東吳的謀士魯肅比不上西漢勇士樊噲。陳洽倉卒間難以應對。

這時,恰好遠處有個牧童在吹笛,近處有人在吹簫,聲音悠揚,動人心弦,陳洽頓時觸動巧思,對道: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這下聯也是諧音雙關:表麵上是說,獨笛雖然悠揚,但比不上從簫齊和;深一層意思是說,北宋武將狄青,比不上西漢謀臣蕭何。

陳洽父親滿意地誇獎兒子:“這小子還真行!”

陳洽也跟父親開玩笑:“我老子也不錯。”

巧妙諷刺

清末著名詩人黃遵憲,幼年時聰慧過人。一天,他的祖父黃際升橫床直臥,吸食鴉片。他吐了一口煙後,得意地吟道:

龍嗬氣而成雲

本來,黃遵憲對祖父的這種不良嗜好,早已深惡痛絕。現在,見他還作詩吟對,陶然自得,更加深了反感。他思索一下,高聲對道:

蠶吐絲以自縛

他的祖父聽了麵紅耳赤,不得不歎服孫兒才思敏捷。

作受刑詩

歐陽修跟人行令,講定各作詩兩句,內容一定要是犯判牢獄以上刑罰的事。一人先說:“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第二人說:“月黑殺入夜,風高放火天。”歐陽修說:“酒沾衫袖重,花壓帽簷偏。”旁人問:“這麼能算犯牢獄罪?”歐陽修說:“當這種時候,比坐牢更厲害的罪行也要幹的了。”

鴨能說話

唐朝陸龜蒙居住在震澤,有一欄鬥鴨。一次,有個宦官從京城出差到杭州,經過陸家門前,用彈弓打了他家一隻綠頭雄鴨,鴨頸都打斷了。陸龜蒙見狀大聲說:“啊呀!這隻鴨子是會說人話的,將要把它進獻給皇上,你倒把它打死了,現在隻能拿這隻死鴨去進見了,你說好嗎?”那宦官趕緊賠了一筆錢才算了事。末了,宦官問道:“這隻鴨能說什麼話啊?”陸龜蒙說:“它常常自己叫自己的名字。”

盧狄戲謔

唐代名臣狄仁傑,素以不畏權勢著稱。他不僅破案如神,而且還善於戲謔。如有一次他碰見郎官盧獻,開玩笑說:“足下配馬乃作驢。”這是用“盧”字的繁體,配以“馬”字偏旁,便成了繁體的“驢”字。盧獻也不示弱,當即回擊說:“中劈明公,乃成二犬。”狄仁傑不服,急忙辯白說:“狄字乃犬旁加火也。”意指盧獻所說劈“狄”字“乃成二犬”不實。盧獻戲謔道:“犬旁有火,那便是煮熟的狗。”兩人相視大笑。

剖石采玉

某日,唐玄宗一時興起,在宮殿內宴請諸位學士。席間,玄宗問李白說:“我與天後(即武則天)在挑選人才方麵相比如何啊?”李白應聲回答說:“天後任人好像在市場上買瓜的小孩子一樣,不辨香甜與否,隻管取大的,而陛下選人則有如沙裏淘金,剖石采玉,得到的都是精粹。”這回答十分巧妙,既說了皇帝的好話,又不曾貶低天後,而且還抬高了出席宴會的諸位名公,所以玄宗很高興,其他大臣也很高興。

智答鄉紳

一天,解縉放學後冒雨回家,走到土地廟前不慎滑倒。這時正在廟門口下棋的兩個老鄉紳,見解縉摔得滿身泥水,幸災樂禍,不禁捧腹大笑。解縉很氣憤,爬起來朗聲念道:

“春風伴春雨,水流滿街泥,摔倒大官人,笑煞兩匹驢。”

兩個老鄉紳氣急敗壞地斥責說:“老夫下棋,笑的是一個不敢過河卒子,你乳臭未除,怎麼作詩罵人?”

解縉笑著再念道:

“既然沒笑我,怎知我罵你?

作詩罵畜生,爾輩何心虛?”

兩個老鄉紳麵麵相覷,無言以對。

佛印巧對蘇小妹

蘇東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談論佛事。佛印大吹大擂什麼佛力無邊,佛法無邊等等。蘇小妹在簾子後麵聽到了這些話,決意要刺一刺這個大言不慚的和尚,便寫了句上聯,叫使女拿出去,讓佛印對下聯。蘇東坡看了,說:“有意思,有意思。”那上聯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知道這是挖苦自己的,但又不甘心認輸,經過一番思索,寫出下聯,交給蘇東坡。東坡一見下聯是: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連連稱好,並說:“不但對得工整,這一反擊,也妙極了。”

紀曉嵐戲乾隆

一次,紀曉嵐與乾隆皇帝嘻笑間談起評頭品足,紀忽然講:“君之腳猶如獸之足。”

君顏大怒,追問其因何胡言?!

紀慢吞吞地解道:“帝之足,‘蹄’也,何謂‘蹄’?獸之腳也。”乾隆無可奈何。

聰明的學生

從前,有個私塾先生教了一批學生,因為要求嚴格,一些學生恨透了他。

一天,有個學生問先生:“請問先生,井字裏麵加一點,是個什麼字?”

先生想了半天說:“我不認識。”

學生譏諷地說:“我卻認得這個字。往井裏扔一塊石子,聽到什麼聲音,就是這個字的讀音。”

招婿考

明代文學家程敏政,學問淵博,為一時之冠,官至禮部右侍郎。當初,他十歲以神童被推薦到京城,朝野均以為異事。宰相李賢打算招程敏政為婿,於是設宴款待他。席間,李賢指著桌上的果品,出上聯考他:

因荷而得藕?

上聯字麵上的意思是說因為開了荷花才長下藕根,實際意思是用“荷”諧“何”,用“藕”諧“偶”,暗用《詩經·伐柯》的“娶妻如何。”用了諧音雙關、借義雙關的兩種修辭法,一虛一實,雙雙關涉。

程敏政猜到李賢的用意,隨口對出下聯:

有杏不須梅!

下聯在表麵上說,有杏子就不用梅子了,實際是用“杏”諧“幸”,用“梅”諧“媒”,暗暗反用《詩經·伐柯》中的“匪(非)媒不得”。與上聯一樣,也是諧音雙關,借義雙關,一虛一實,對得很妙。

李賢見程敏政才思敏捷,即把女兒許配給他。

為亮為諸

林壽圖能詩有酒量,性情極其詼諧,常與左宗棠在一起飲酒談論。一日,兩人正在暢談,捷報傳來。林壽圖稱讚左宗棠神機妙算,令人敬佩。左宗棠高興地拍著桌子誇口說:“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接著兩人說起往事,左宗棠對當時有不少人自比諸葛感到不滿,林壽圖也學左宗棠的樣子說:“此葛亮之所以為諸(諧音豬)也!”對自比諸葛亮的那些人予以嘲諷。

山氣有托

劉長卿有“陰重之疾”,即“疝氣”,須用布袋兜起腎囊方可減少痛苦。李冶故意吟一句陶淵明的詩:“山氣日夕佳。”用“山氣”諧音“疝氣”,問其病近來可有好轉。劉長卿也用陶淵明的詩作答:“眾鳥欣有托。”這裏“鳥”字被劉長卿當作男性生殖器的粗俗之稱。兩人談笑諧謔,毫無顧忌。李冶的風流放誕,由此可見一斑,故劉長卿對其十分佩服。

盆成括矣

劉貢父是北宋史學家,官至中書舍人,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他喜諧謔,數招怨悔,終不能改。一次,劉貢父與幾名從官去拜會著名學者沈括,門客同來回答說:“我家主人正在沐浴,請各位稍侯。”誰知齊貢父聽了,突然叫道:“沈括已經死了,怎麼等得到呢?”從人大吃一驚,急問何故。劉貢父說:“孟子早就講了,‘死矣盆成括也’。”大家這才明白,原來劉貢父又在開玩笑。盆成括本是人名,他故意曲解為“澡盆裏盛著沈括”。

再挖一個

王安石當了宰相後,大力提倡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劉貢父有一次去拜訪他,正碰上一人向王安石獻計:“如果把梁山泊挖開,排幹水,便可得到良田萬頃,隻是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來貯存湖水。”王安石真的認真考慮這一問題,劉貢父覺得好笑,便說:“這有什麼難的!”王安石很高興,以為真有妙計良策,急忙詢問,隻聽劉貢父說:“另外再挖一個梁山泊,就可以裝下這些湖水了。”說完掩嘴一笑,王安石也不好意思地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