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我解嘲的幽默(3 / 3)

後來總管來了,瓠裏子便問:“哪些是官船?”

總管說:“凡是篷破的,櫓斷的,布帆上有洞洞的,都是官船。”

祝鮑論狗

衛靈公生彌子瑕的氣,鞭打他後把他趕了出去。

彌子瑕很害怕,一連三天不敢上朝。衛靈公問祝鮑道:“彌子瑕怨恨我嗎?”

祝鮑說:“沒有的事兒。”

靈公又問:“為什麼呢?”

祝鮑又道:“您沒見過狗嗎?狗是依賴人生活的,主人發怒打它,它嚎叫著逃開了,等到想吃食的時候,又畏畏縮縮地偎上前來,忘記了曾經挨打的事。彌子瑕,就是您的一條狗,一天失去了您的歡心,就會一天沒有食吃,哪敢怨恨您呢!”

衛靈公道:“說得是!”

嘲東家詩

太原的鮑秀才在富人家教書。東家很慳吝。

冬至時東家送一隻小狗作為賀禮送給親家。誰知親家也很吝,幾天後把小狗燒熟了作為禮物回贈。東家請鮑秀才上席吃狗肉,並令他以此事作詩。

鮑秀才吟道:“小犬出去小犬來,兩個親家不用賠;恰似小生赴科舉,秀才出去秀才來。”

無字之碑

南宋紹興九年,河南地方商人往來增多,許多商人帶了長安秦漢年間的碑刻去賣給士大夫,總能賣得好價錢。

有個姓王的東平人,一日,拿了一塊碑對一起去河南的人說:“我最近得到一塊十分奇特的碑。”

旁人一看是塊尚未雕刻的碑石,一個字也沒有,但王欣賞不已,認為它與眾不同,旁人就問他:“這是哪個朝代的碑啊?”

王支支吾吾半天也答不上來,旁人就說:“我倒知道這碑的名字,它叫‘無字碑’,正好合乎你欣賞碑刻的需要。”圍觀的人大笑而散。

比衣哭父

石中立好詼諧。某夏,去文公家參加葬禮,許多名流顯貴也都去了,都一色穿了白色襯衣,隻是質地不同,或綾羅或絲織的。中立突然放聲大哭起來,旁人問他如何這般傷心,他說:“我父親若要活著,我一定也會穿綾羅製的襯衣了。”別人一看,中立身上果然隻是一般絲織品的襯衣,便暗笑起來。

殺生妙計

有個行善者,從不肯殺生,就是掃地也要避開螞蟻。有一回在河邊捉到一隻甲魚,聽說甲魚味很鮮美,就想吃它可又不忍自己殺生。想來想去,終於想出個兩全其美之計。

大善人燒好一鍋開水,在鍋上架了一根細竹竿。然後一本正經地說:“可愛的甲魚,人人都說你會爬竿,比猴子還靈巧,就讓我開開眼界吧。如果爬過去,我就放你。”

甲魚明知善人要害它,但仍抱著一線希望,因此抖擻精神,使出全身解數,小心地爬了過去。這一來,出乎大善人所料,他急忙改口說:“果然名不虛傳!隻是我剛才沒看清,請你再來一回吧!”

兩魚鬥嘴

一次,鯉魚和鯰魚鬥起嘴來,互比高低。

鯉魚說:“你有啥稀奇,我如果有朝一日有所變化,便能飛上天去。我是啊——眼裏有金星,身上有金鱗。桃花春浪暖,一跳過龍門!”

鯰魚說:“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聽著,我是啊——眼裏也無星,身上也無鱗。一張大闊口,常會吃別人!”

戲弄牛楊

一天,楊素與同僚牛弘退朝回來,侯白見了他倆,說:“日之夕矣!”

牛弘不懂此話意。楊素卻聽出來了,對侯白說:“你這人呀,什麼時候也改不了老脾氣!”

原來《詩經》中有這麼兩句詩:“日之夕矣,牛羊下來!”

巴豆孝子

有位顯貴,很有孝順的名氣。他的父母先後亡故,在居喪期間,他麵容表現得很哀痛,喪禮超過了定製,用以表現比一般人更為孝敬。他枕著土塊,睡在草席之上,偷偷地將巴豆油塗在臉上,故意弄出滿臉瘡痕,以表示自己悲痛哭泣得非常厲害。

譏刺道士

有個工匠,很懂得一點經書的道理,有些文才。一天,道觀請他去做工,他自稱儒匠。

道士說:“你既然自稱儒匠,那麼弄一副對聯讓你對對怎麼樣?”

工匠說:“好。”

道士說:“匠名儒名,君子儒,小人儒?”

工匠應聲對道:“人號道人,餓鬼道,畜牲道?”

小病大治

某人稍受風寒而咳嗽,就很緊張,急忙求醫。醫生診斷為蠱病,並給服攻打腎髒和腸胃的藥物,禁忌他吃美味的食品。一月過後,無病之體倒真弄得百病發作,與患蠱病者一模一樣了。這人趕緊另求醫生診治。醫生斷為內熱病,給寒藥吃,結果上吐下瀉,連飯也不能吃了。他害怕起來,急忙改用熱藥,把鍾乳、烏喙之類雜亂地吃下去,全身浮現出癰疽、疥瘡和目眩眼花的症狀,幾乎什麼病都跟蹤而來了。

狡黠的鼠

蘇子夜坐休息,有隻老鼠在咬東西。他一拍床板,咬聲即停,但不一會兒又咬起來。蘇子叫童子拿蠟燭來照一照,發現咬聲來自一隻空口袋內。原來是老鼠被關在口袋裏走不脫的緣故。

打開口袋一看,卻隻發現一隻死老鼠,童子吃驚地說:“剛才還咬東西,怎麼會突然死了呢,不會是鬼發出的聲音吧?”說畢就翻過口袋把它倒出來,老鼠一落地就竄走了。

蘇子感歎地說:“狡猾者往往能絕處逢生啊!”

河豚發威

河豚好發怒。一次,有條河豚在橋下嬉戲,沒留神一下撞到了橋墩上,險些把頭撞癟。於是,瞪眼張腮大罵橋墩不長眼,竟撞到我頭上。別的魚紛紛勸解,河豚不但不聽,反倒耍起威風來,它把肚皮脹得鼓鼓的,鰭刺豎起尖尖的,一動不動地挺在水麵上,裝起死來。這時候,一隻魚鷹迅速遊過來,一口把它吞下肚去了。

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為王觀文升座時念道:“此一瓣香,奉為掃煙塵博士、護世界大王、殺人不眨眼上將軍、立地成佛大居士。”王觀文聽後大喜,心想這樣以後就長久為帥,多多殺人也無妨了。

拿白還紅

廣州錄事參軍(官名)柳慶,性貪小刻薄。他獨住一室,不論什麼小東西都不肯放在屋外,唯恐失去。一次,有個下屬,私下拿了他的一撮鹽,他一定要追還。這人沒有,被鞭打得鮮血淋漓。柳慶惡恨恨地說:“拿白還紅。”

借事逐客

某人作客,久飲不去,主人無奈,隻好講個故事給他聽:“有人養了一隻虎,毛紋十分好看,主人就每天拿穀子給它吃,虎不吃,就拿米喂它,虎還是不吃,又拿飯喂它,也不吃。忽有一小孩路過,被它一口吃了,又有一大人走過,虎把他連衣都吃了。主人便大聲罵道:‘畜生,放著許多東西你都不吃,原來你吃人沒個飽的時候!’”

得過且過

五台山上有一種奇特的鳥,叫寒號蟲,長著四隻腳,還生有肉翅,卻不能飛。它的糞便就是中藥裏的“五靈脂”。每當到了炎熱的夏天,身上的羽毛長得五彩繽紛,漂亮極了,於是,它就自鳴得意地唱道:“鳳凰不如我呀!”

等到天寒地凍季節,羽毛全部脫落,光禿禿的像隻初生的小鳥,醜陋不堪。寒風吹來,凍得直打哆嗦。此時,他便無可奈何地哀鳴:“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當心瓷器

有一江西客人,裝了一船碗到上海出售。到上海後,愛上了妓女小桃紅,不幾月,一船瓷碗錢花進去了,直到流落娼家做了幫工。後來又一陝西客人,到上海販驢,也愛上了小桃紅,他把二十多頭驢也花進去了。鴇母見他財盡,欲逐之。陝西客人大怒,說:“咱們二十多頭驢子,都幹進去了,你們就忘了嗎?”二人爭吵不休。江西朋友聽了,出來大聲喊:“老陝大哥!你二十幾頭驢子趕進去,千萬別碰碎了我的一船瓷器啊!”

菩薩心腸

從前,菩薩化身為雀王,慈心濟眾。

有一隻吃人的老虎,某次因吃人後,骨頭嵌在牙齒中間,使它動彈不得,困餓得奄奄一息。

雀王見後,大發慈悲,鑽進虎口為老虎啄骨,救活了老虎。雀王飛到樹上念《佛經》語說:“殺為凶虐,其惡最大!”想以此來勸老虎不要再去傷殘人畜。

虎聽後,勃然大怒,說:“你才離我口,沒吃你就已不錯了,還敢多言!”雀王倉惶飛逃而去。

兩周後再來取

蘇格蘭人去農莊買菜。他看見地裏一個很大很黃的南瓜,指著問道:“這個什麼價錢?”

農民憨厚地回答:“隻要30便士。”

蘇格蘭人嫌貴了,又指著旁邊一個又小又青的南瓜問:“這個又怎麼賣呢?”

“還未熟的,7便士。”

“好了,我就要這個了!”蘇格蘭人付了錢,然後對農民說:“什麼都別動,我兩個星期以後再來拿。”

瘋牛病的由來

一個牧場的女主人來到獸醫站問獸醫:“醫生,我家的奶牛得了瘋牛病。”

獸醫問:“是正在產奶的奶牛嗎?”

牧場女主人趕忙回答:“是的。請問我的奶牛怎麼會得這種病?”

獸醫思索了一會兒,問:“太太,可以用你打個比方嗎?”

牧場女主人點點頭說:“可以。”

這時,獸醫一字一頓地說:“太太,如果你每天都被一個男人在乳房上亂摸一陣子,而一年卻隻和你做一次愛,那麼,太太你會不會瘋呢?”

菜農和學問家

春天來了,菜農在自家菜園裏翻地。菜農是一個勤勞的莊稼漢,身強力壯並且充滿朝氣,仿佛有什麼寶物埋在地裏,他幹得非常賣力,光是種黃瓜的地,他就挖了500多畦。

菜農的隔壁院子裏住著一個學問家,他是園藝愛好者,是所謂的“自然之友”,隻會根據書本知識空談園藝,但他心血來潮,也想種一些黃瓜。

於是學問家嘲笑菜農:“鄰居,別看你幹得汗流浹背,等著瞧,我種的東西會遠遠超過你。同我的菜園相比,你的菜園將會是一片荒地。老實說,我很奇怪,你的菜種得馬馬虎虎,你怎麼還沒有破產?你好像從未念過什麼書吧?”

菜農回答:“我沒有工夫學,勤勞、熟巧和兩隻手就是我全部的學問,靠它們我就能活下去。”

學問家立即斥責他“無知的人啊,你竟然敢反對科學!”

菜農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不,先生,請別把我的話歪曲,難道現在不應該種地嗎?我好歹已經種下一些東西,可您連地也沒翻出一畦。”

“是的,我沒有翻地,可我一直在查書,想弄清翻地到底用什麼最好,時間來得及。”

“對你來說也許如此,但是我的時間可不富裕。”說罷,菜農拿起鐵鍁,告別了鄰居,繼續幹活。

學問家就一直查書、做筆記,好不容易種下一點地,哪知種子剛發芽,他又從書上看到新的方法和模式,重新翻地,重新種植。

結果怎樣昵?菜農獲得了大豐收,如願以償賺了不少錢。而學問家連一根黃瓜也沒有種出來。

美女埋單

一個美女走進酒吧找了個角落坐下,侍者問:“請問你要點什麼?”

美女問道:“我剛才進來的時候有沒有男人看我?”

侍者感到很奇怪,答道:“沒有。”

美女說:“看來今天沒有人給我埋單了——來點便宜的吧!”

施舍丈夫

一位婦女正在和她的鄰居聊天。“今天,我的心情好極了。今天一大早,我就做了一件慷慨無私的大好事。我給一個流浪漢20美元。”

“什麼?你給一個流浪漢20美元?對於施舍來說,那可是一大筆錢啊,你的丈夫對此說什麼了沒有?”

“噢,他認為我做得對。他說。‘謝謝’。”

難忘的夜晚

在佛羅裏達的一個汽車俱樂部,有兩個年過40歲的人:男人失去了他的妻子,女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他們彼此相識多年。

有一次,在活動中心的一次大型晚餐聚會上,他們兩人正好同桌,在就餐時,他用愛慕的眼光看著她,終於,他鼓起勇氣問她:“你願意嫁給我嗎?”經過片刻但卻是很慎重的思考,她答道:“是的,是的,我願意。”

餐後,他們友好地交談,相互介紹各自的情況,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處。

第二天早晨,那個男人突然煩惱起來:“昨晚,我問她時,她到底是說了‘願意’還是‘不願意’呢?”他實在想不起來了。於是他想試探一下對方,他拿起電話,鼓起了勇氣問道:“昨天晚上,當我問你是否願意嫁給我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啊?”

他欣喜地聽到她說:“當時我說‘願意’,我的話發自內心深處,我是真的愛你的。”過了一會,她接著說:“我很高興你打了這個電話,我一直在回憶,昨晚是誰在向我求婚呢。”

意外災難

有個手臂骨折的農民,向護士敘述發生意外的經過。

他說那天他在田裏工作,覺得膠鞋裏有個石子,於是便在田間的高壓電塔旁,一手扶著鐵塔,一邊猛力地搖著他的腿。

碰巧有個農民經過,見他身體在抖動,以為他觸電了,便拾起木棍用力打他的手臂。於是他就來到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