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藏象學說和五髒(1 / 2)

一、概述

1、藏象一詞,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藏是指藏於體內的內髒,象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

2、藏象學說形成的基礎:一是古代解剖知識;二是長期來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三是反複的醫療實踐。

3、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以髒腑分陰陽,一陰一陽相為表裏;五髒與形體諸竅連接成一個整體;五髒的生理活動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五髒生理功能之間的平衡協調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的重要環節。

4、五髒的生理特點:生化和儲藏精氣,“藏精氣而不泄,故滿而不能實”。

六腑的生理特點:受盛和傳化水穀,“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奇恒之腑的特點:藏陰精而不泄,異於腑。

五髒:肝、心、脾、肺、腎多為實質性器官;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滿而不能實;”

六腑: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多為空腔性器官;受盛和傳化水穀。“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

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多為空腔性器官;化生和貯藏精氣。“滿而不實”。

五髒(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方麵;

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脈為血之府”;“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血液的正常運行,必須以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為其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2)主神誌:既心主神明,心藏神。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於五髒,但主要歸屬於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3) 心為陽髒,心主通明。

2、心在誌、在液。在體和在竅:

(1)在誌為喜:“喜則氣和誌達,營衛通利;”“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2) 在液為汗:“陽加於陰謂之汗”。

(3) 在體合脈,其華在麵:“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錢。”

(4) 在竅為舌: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二)肺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氣、司呼吸:包括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

肺主一身之氣,首先體現氣的生成,特別是宗氣的生成;其次體現對全身氣機具有調節作用。肺主呼吸之氣,指肺吸入清氣,呼出濁氣,實現體內外的氣體交換。

(2)主宣發和肅降:

肺主宣發的生理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麵:一、通過肺的氣化排出體內的濁氣;二、是將脾所轉輸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布散到全身,外達皮毛。即“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三、是宣發衛氣,調節腠理的開合,將津液化汗液排出體外。

肺主肅降的生理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麵:一、吸入清氣;二、是將清氣和精微向下布散;三、肅清肺和呼吸道內的異物,保持呼吸道的潔淨。

(3)通調水道:“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

(4)朝百脈,主治節: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與皮毛。”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主治節,實際上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它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一、肺主呼吸;二、是調節全身的氣機;三、是輔助心髒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四是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

特性:肺為華蓋,肺為嬌髒。

2、肺在誌、在液、在體和在竅

(1)在誌為憂:憂和悲同為肺誌;

(2)在液為涕:涕有潤澤鼻竅的作用;

(3)在體合皮,其華在毛:肺主皮毛;

(4)在竅為鼻:“鼻為肺之竅”;“喉為肺之門戶;”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三)脾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運化:包括運化水穀和運化水液兩方麵;

運化水穀:“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