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望麵色、望頭麵五官(1 / 2)

望麵色

一、望色:

1、常色:正常生理狀態時麵部的色澤,①精神氣血津液充盈,②髒腑功能正蓄不常。

表現:紅黃隱隱,明潤含蓄;有胃氣——隱約微黃,含露;有神氣——光明潤澤。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

2、病色:人體在疾病狀態時的麵部色澤。

表現:①晦暗枯槁,鮮明暴露;②雖明潤含蓄,但不應時應位;③某色獨見。

善色:五色光明潤澤——髒腑精氣未衰,胃氣尚榮與麵——“氣至”;

惡色:五色晦暗枯槁——髒腑或有敗壞,胃氣已竭,不能榮潤——“氣不至”。

二、望麵色髒腑分屬:

1、青——肝主證:寒證、痛症、氣滯、瘀血、驚風。

特點及主病:①麵色淡青或青黑——寒證、痛症。②突然麵色青灰,口唇青紫,肢涼脈微——心陽暴脫,心血瘀阻。③久病麵色與口唇青紫——心陽虛衰,血行瘀阻或肺氣閉塞,呼吸不利。④青黃——肝鬱脾虛——氣滯。⑤小兒眉間、鼻柱、口唇四周青色,多見於高熱抽搐患兒——驚風。

2、赤——心主證:熱證。

特點及主病:①南麵通紅——實熱證。②午後兩顴潮紅——陰虛證。③久病,麵紅如妝——戴陽證。“陰盛格陽、真寒假熱”

3、黃——脾主證:主虛證、濕證。

特點及主病:①虛證——萎黃——脾虛。②黃胖——麵黃、虛浮——脾虛濕蘊。③陽黃——麵黃鮮明如橘皮色。④陰黃——麵色晦暗如煙熏色。

4、白——肺主證:主血虛、氣虛、陽虛、寒證、失血證。

特點及主病:①淡白無華而消瘦——血虛證。②麵色晄白——陽虛。③麵色晄白虛浮——陽虛水泛。④麵色蒼白——寒證、亡陽證。⑤失血——蒼白如壁。

5、黑——腎主證:主腎虛、寒證、水飲、瘀血、劇痛。

特點及主病:①黑而暗淡——腎陽虛衰。②黑而幹焦——腎陰不足。③青黑——寒證。④眼眶周圍青黑——水飲。⑤麵色黎黑而肌膚甲錯——瘀血。

《靈樞.五色篇》:鼻——明堂,眉間——闕,額——庭(顏),頰側——藩,耳門——蔽。

庭——麵首,闕上——咽喉,闕中(印堂)——肺,闕下(下極、山根)——心,下極之下(年壽)——肝,肝部左右——膽,肝下(準頭)——脾,方上(脾兩旁)——胃,中央(顴下)——大腸,挾大腸——腎,明堂(鼻端)以上——小腸,明堂以下——膀胱子處。

《素問.刺熱篇》:額——心,鼻——脾,左頰——肝,右頰——肺,頦——腎。

三、望頭麵五官

頭型:小兒頭形過大、過小,皆為畸形。

囟門:

①囟陷:虛證,吐瀉津傷或氣血不足,或脾胃虛寒,或先天不足;

②囟填:實熱,溫病火邪上攻(風熱、濕熱),顱內水液停聚;

③:解顱:腎氣不足、發育不良、佝僂病;

④方顱:佝僂病、先天性梅毒。

頭搖:肝風內動之兆、老年氣血虛衰。

望頭發的主要內容及其臨床意義:

①發黃:發黃幹枯,稀疏易落。多屬精血不足;小兒發結如穗,多屬疳積。

②發白:指青少年白發。發白伴有耳鳴、腰酸等症者,屬腎虛;

③脫發:突然片狀脫發,稱為斑禿,多為血虛受風所致。

麵腫、腮腫及口眼歪斜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

①麵腫:陽水——腫起速,眼瞼頭麵先腫,上半身腫甚;陰水——腫起緩,下肢足部先腫,下半身腫甚。

②腮腫:痄腮——一側或兩側腮部腫起,局部灼熱疼痛。發頤——顴下頜上耳前發紅腫起,伴發熱,疼痛。

③口眼歪斜:無半身不遂,病名曰口癖,為風邪中絡;口眼歪斜兼半身不遂,多為中風病,為肝陽化風。

眼瞼為肉輪,屬於脾髒

瞳仁為水輪,屬於腎髒

血絡為血輪,屬於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