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舌象的特點及臨床意義:特點是舌質淡紅,舌苔薄白。簡稱“淡紅舌,薄白苔”。正常舌象說明胃氣旺盛,氣血津液充盈,髒腑功能正常。
1、望舌質:舌色變化(淡白、淡紅、紅、絳、青紫)的特點與臨床意義。
①淡白舌:主氣血兩虛、陽虛。
淡白濕潤,舌體胖嫩——陽虛水濕內停。
淡白光瑩,舌體瘦薄——屬氣血兩虧。
②紅舌:主熱證。
實熱——兼黃厚苔;
虛熱——少苔或無苔;
舌尖紅——心火;舌邊紅—— 肝膽火絳;主裏熱亢盛、陰虛火旺。
舌絳有苔,或伴有紅點、芒刺——熱入營血或髒腑內熱;
舌絳少苔或無苔,或有裂痕——陰虛火旺或熱病後期陰液耗損。
③青紫舌:主血行不暢。
全舌青紫——全身性血行瘀滯。
舌有紫色斑點——瘀血阻滯於某局部。
舌色淡紅中泛現青紫——肺氣壅滯或肝鬱血瘀,亦可見於先天性心髒病,或某些藥物、食物中毒。
舌淡紫而濕潤——陰寒內盛,或陽氣虛衰所致寒凝血瘀。
舌紫紅或絳紫而幹枯少津——為熱盛傷津,氣血壅滯。
裂紋舌:
舌紅絳而有裂紋——多屬熱盛傷津。
舌淡白而有裂紋——多為血虛不潤。
舌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兼見裂紋者——多屬脾虛濕浸。
齒痕舌:主脾虛、水濕內停證。
2、舌態變化:(強硬、痿軟、顫動、歪斜、吐弄、短縮)的特征與臨床意義,舌態是指舌體的動態。
①強硬舌: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活。舌紅絳少津而強硬——邪熱熾盛。
舌胖大兼厚膩苔而強硬——風痰阻絡。舌強語音謇澀,伴肢體麻木、眩暈——中風先兆。
②痿軟舌:舌體軟弱,無力屈伸,痿廢不靈。
舌淡白而痿軟——氣血俱虛。
新病舌幹紅而痿軟——熱灼津傷。
久病舌絳少苔或無苔而痿軟——外感病後期,熱極傷陰,或內傷雜病,陰虛火旺。
③顫動舌: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主。
久病舌淡白而顫動——多屬血虛動風。
新病舌絳而顫動——多屬熱極生風。
舌紅少津而顫動——多屬陰虛動風。
酒毒內蘊——可見舌體顫動。
④歪斜舌:表現特征為歪斜舌指伸舌時舌體偏向一側,或左或右。
臨床意義:歪斜舌多見於中風、暗痱或中風先兆。多因肝風內動,挾痰或挾瘀,痰瘀阻滯一側經絡,受阻側舌肌弛緩,收縮無力,而健側舌肌如常所致。
⑤吐弄舌:表現特征為舌伸於口外,不即回縮者,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舐口唇上下左右,搖動不停者,叫作“弄舌”。吐舌——可見於疫毒攻心或正氣已絕。弄舌——多見於熱甚動風先兆。
吐弄舌:可見於小兒智能發育不全。
⑥短縮舌:舌體卷短、緊縮,不能伸長。
舌短縮,色淡白或青紫而濕潤——寒凝筋脈。
舌短縮,色淡白而胖嫩——氣血俱虛。
舌短縮,體胖而苔滑膩——痰濁內蘊。
舌短縮,色紅絳而幹——熱盛傷津。
3、 望舌苔:苔質變化(厚薄、潤燥、腐膩、剝落、真假)的特征與臨床意義。
①厚薄苔: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氣之深淺。
薄苔——主健康人,或病在表,病情輕。
厚苔——主食濁、痰濕,主病在裏,病情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