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綱辨證的概念與源流

1、八綱辨證的概念:

八綱:表、裏、寒、熱、虛、實、陰、陽。

八綱辨證:運用八綱分析綜合四診所獲的病情資料,以辨別①病位深淺——表裏;②病理性質——寒熱;③邪正盛衰——虛實;病證類別——陰陽。各種辯證的總綱領,最基礎的辯證方法,辨別歸類,執簡馭繁。

二、八綱基本證侯

一、表裏辯證:

1、何謂表裏:表——皮毛、肌腠、經絡;裏——髒腑、骨髓、氣血陰陽。表裏具有相對性。

2、何謂表裏辯證:辨別病位內外深淺的一對綱領。

3、表裏辯證的意義:

①辨別病位,內外深淺:表證——病較輕淺;裏證——病較深重。

②辨別病勢的進退——外感病:(1)病邪由表入裏——病漸深重,為勢進;(2)病邪由裏出表——病勢減輕,為勢退。

4、表證:

①定義::六淫、疫毒等邪氣由皮毛、口鼻侵入機體的初期,正氣(衛氣)抗邪於膚表淺層。所表現出表證證候的概括,主要見於外感病初期階段。

②臨床表現:

(1)主要表現:惡寒(惡風),發熱(體溫升高;體溫雖無升高,但自覺發熱),頭身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

(2)伴有症狀:鼻塞,流清涕,噴嚏,咽喉癢痛,微咳,氣喘。

③病機要點:

外邪客於皮毛肌腠:

(1)衛氣受遏,不得宣發——惡寒;

(2)衛氣鬱而化熱,正氣奮起抗邪——發熱;

(3)外邪束表,經氣鬱滯不暢,不通則痛——頭身疼痛;

(4)正邪相爭於表,脈氣鼓動於外——脈浮;

(5)衛氣內通於肺,肺失宣發:肺氣失宣——咳嗽,氣喘;肺竅不利——鼻塞,噴嚏,咽癢痛;

(6)病未入裏——苔薄白,苔薄。

④表證特點:

(1)起病急,病程較短,病情較輕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狀共同特征為新起惡寒發熱並見,內部髒腑病狀不明顯;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經絡但可累及相應髒腑;

(4)病多屬實,較易治愈。如外邪促解可內傳而成半表半裏證或裏證;

(5)表證是正氣抗邪於外的表現,故表證出現相對淺層的病理反應,不能理解為發生在皮毛的病變就是表證,如疔瘡癤腫。

⑤常見證型:

(1)風寒束表證(表寒證,風寒表證):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2)風熱犯表證(表熱證,風熱表證):發熱重、惡寒輕,頭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黃),脈浮數。

(3)風濕遏表證(風濕表證):惡寒微熱,頭重如粿,肢體困重,酸痛,舌苔滑膩,脈濡緩。

(4)燥邪犯表證(外燥證):惡寒發熱,口鼻咽幹燥,幹咳,痰少而粘,苔幹,脈浮。

(5)暑濕襲表證:惡熱汗出,口渴喜飲,氣短神疲,肢體困倦小便短赤,舌紅苔黃或白,脈虛數。

(6 )風襲表疏證(太陽中風證、表虛證):發熱惡風,汗出,鼻塞噴嚏,咳嗽,苔薄白,脈浮緩。

5、裏證:

①定義:泛指病變部位在內,由髒腑、氣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現的證候。

②成因:

(1)外邪襲表,表證不解,病邪傳裏。

(2)外邪直接入裏,侵犯髒腑等部位——“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