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之後,天地將合,萬物將滅。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此方天地中,有大神通者,以神通高低占據天下。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另有十洲三島,十洲分別為,瀛洲、玄洲、長洲、流洲、元洲、生洲、祖洲、炎洲、鳳麟洲、聚窟洲。而三島則曰,昆侖島,方丈島,蓬萊仙島。
其中靈氣最濃鬱之地,當屬三大仙島。另外十洲比四大部洲也盛幾分。
四大部洲皆由神通通天者掌管,隨靈氣之濃鬱不剩十洲三島,但是地域廣闊。其中所含之造化,卻不是十洲三島可比。
便是靈氣最不濟的東勝神洲,比起那靈氣最濃鬱的昆侖島。勝的也不止十倍。十洲比起三島,也是遠遠不及,十洲相加不比一島。
本回單說西牛賀洲,那裏是四大部洲中最安詳樂居之地。正是那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之地。
在西牛賀洲之地,有一靈氣豐裕之所。此山真是靈峰疏傑,迭嶂清佳,仙嶽頂巔摩碧漢。西天瞻巨鎮,形勢壓中華。元氣流通天地遠,威風飛徹滿台花。時聞鍾磬音長,每聽經聲明朗。又見那青鬆之下優婆講,翠柏之間羅漢行。白鶴有情來鷲嶺,青鸞著意佇閑亭。玄猴對對擎仙果,壽鹿雙雙獻紫英。幽鳥聲頻如訴語,奇花色絢不知名。回巒盤繞重重顧,古道灣環處處平。正是清虛靈秀地,莊嚴大覺佛家風。
山前有一條洶湧之河,河麵上有又細又滑的獨木橋。水中有一擺渡之人,卻也是佛祖,曰接引歸真佛。
度過此河,直至靈山,那山勢最高之處,有一浩大寺院,喚作大雷音寺。
這座寺廟,是天下最大最莊嚴的寺廟。天下佛祖,多居於此。這裏是求佛參禪之人的向往之所。但能至此所者寥寥無幾。
一日,世尊如來開壇講經。講的有大乘佛經,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座下聽講者有三百佛陀,五百阿羅,八百菩薩。其中不見著有燃燈上古佛,彌勒尊佛。連帶上釋迦牟尼佛,這三佛為三位治世之尊。隻是燃燈上古佛為過去佛,是曾經的治世之尊,他本就是佛家地位最高者。他自然不用聽如來講經,如來之地位雖然尊崇,卻仍有兩位在他之前。一就是這燃燈上古佛,另一是那藥師琉璃光王佛。未來佛彌勒尊佛排名雖低,但是卻是下任的治世之尊,也不必來此聽如來講經。他本身又成為東來佛祖,與這西天靈山處的諸多佛祖不同的是,他不住在這大雷音寺中。
聽正講到“眾生生來是樂是苦。”突見一青鸞銜花而至。
這靈山中雖不是走獸亂行之地,且靈山處的各種飛禽走獸,都有不小的修為。哪怕隻是一隻老鼠。離了靈山,也可稱雄一方。
他們在這大雄寶殿之上,能進殿者,隻有飛禽,且是如來許諾的方可。
隻見那青鸞飛至如來手上,將口中所銜之花,放在如來的手中。
如來麵色一喜,青鸞飛舞而去。等青鸞飛去,如來將花放在那蓮台的右側,那花卻是突兀的消失了。
無人在意這花的去向,可卻有一人看在眼裏。那人是如來二弟子,金蟬法師。
如來又開始講經,道:“眾生生來是苦是樂?”
聽如來詢問,那座下的三百佛陀,五百阿羅,八百菩薩皆不吭氣。他們知道這問題就不是詢問於他們的。若是亂回答,卻不是被人嘲笑?
先起身回答者名曰迦葉。他道:“眾生生來自然是樂。”
如來又問:“為何是樂?”
迦葉回答:“生來有父母生養,此不為樂?大地可以長出糧食,供人食用,這不為樂?風雨助人糧食生長,年年如此,眾生不樂?頭上有藍天,腳下踩著大地,難道這不是樂事?寒霜之時,有蟬絲做的衣服,這也是樂。人生並無不滿足之處,我之所需,天下皆有,難道這還不樂?所以我說眾生生來是樂。”
迦葉說完,向如來點點頭,退了回去。
如來又將頭轉向阿難,道:“阿難,你怎麼說。”
聽到世尊提問,阿難站起,雙手合掌,先對如來一躬。道:“眾生生來,自然是樂。”
如來問:“你又如何解釋。”
阿難道:“我與迦葉師兄所見一般。隻是,眾生也有愁苦之時,但是卻都不過是愁人自愁。樂者自然是樂。能夠看破大道者才是真的樂,愚人隨樂,卻不自知。需要我佛慈悲,把眾生都領向知樂的大道之上。如此,眾生才是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