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菩提開悟非金蟬 眾僧語(2 / 2)

講完之後,阿難也不退去,靜等如來開口。

如來一笑,道:“你所說倒也有理,我觀四大部洲,實樂者實在少數。隻是世人多有愚昧,佛要度人,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阿難聽後慢慢退下,他知道這次他竟然回答的超過了迦葉,還受到了如來的讚許。

這一問題問到此處,卻還是沒有完了。那最讓如來看重的二人,卻是還沒有回答。

將頭微微一轉,如來看向了他最看重的二弟子,金蟬子。卻見他有些不聽佛講,這倒是頭一次啊。那金蟬子可是最聰慧的,今日為何如此表現。

當如來看向自己的時候,金蟬子也注意到了。隻聽如來道:“金蟬,此問你做何解。”

雖然不是一心聽講,但是這如來所問還是知道的。他起身道:“眾生,或飛禽,或走獸,或昆蟲,或魚類,即便是人,皆是有苦有樂的。所謂樂即是當下高興的心情,樂隻在當下,卻是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所謂苦,其實與樂一般,此時苦便是苦。若苦便不是樂。”

當金蟬子說出這番言論的時候,那台下的三百佛陀,五百阿羅,八百菩薩皆驚。隻是這金蟬子是如來最喜愛的弟子,他的見解無有不對。可是剛才世尊已經誇讚過阿難,難道金蟬子這回竟然錯了?若說金蟬子有錯,他們卻是不信。在他們的眼中,隻有他才是接近如來的人,但如來絕不會錯,那錯的又隻能是金蟬子。還是聽世尊待會解釋。對錯自有分辨。

其實吃驚的不隻是台下的那些人,坐於如來旁邊的觀世音菩薩也是暗暗吃驚,這金蟬子今日的表現的確是有些難以理解。

如來問向觀音尊者:“不知觀自在菩薩如何說。”

如來平時是不這樣稱呼觀音尊者的,這次卻加強了自在二字的發音,看看他如何說自在,又怎麼解釋樂。

觀音道:“弟子認為,眾生生來,難免經曆苦難。苦難之時,叫苦不休,但苦難之後,總是有樂自生。故曰眾生依然為樂。”

聽完四人的回答,這問題便算是回答完了。可金蟬子今日的表現卻是讓如來大不滿意,且聽聽他又怎麼解釋自己所說的。

複望向金蟬子,如來道:“三位道樂,獨你一人道苦。你有何說法。”

金蟬子道:“此時他們為樂,自然道樂,我卻與他們不同。”

聽此言語,如來又問:“他們是樂,那你卻是苦了?”

金蟬子回答:“弟子此時的確是苦。”

如來再問:“你苦在何處?”

心中有疑問多日不得解決,金蟬子今日就向世尊問個明白。金蟬子道:“弟子知成佛者,應無貪無念,無欲無求。摒棄七情六欲。不知為何,弟子現有一欲,數日除卻不得。”

如來又問道:“哦?你有何欲,且道與我。”

金蟬子說道:“近弟子有種欲求不滿的感覺,心中竟想定要去西北方向一探究竟。我知這也是欲,卻整日不能從心中放下,故此煩憂。”

一聽西北方向,如來一想,那裏的確是有一些值得在意的東西,隻是不知金蟬子所說的是哪一件。

如來道:“既然想,即便去看又何妨。為此煩憂,如何說。”

聽到如來所說,金蟬子隨即回答:“隻是那裏不是我能夠去得的地方。”

如來問:“是哪裏,你可知道?”

金蟬子說:“弟子若是沒有猜錯,應該是西北菩提禁地。”

“哦?”如來一聽,暗暗一驚,這金蟬子今日怎麼說出這話。這一驚卻是不小啊。

話問到此處,如來卻也不知再如何說。好在他為佛祖,他如何說,如何便是對的。

經未講完,如來便道:“今日金蟬子所講卻是因他心中有苦,故說此言。心苦自然苦,心樂自然樂。今日先講到此處,眾人都散了吧。”

當如來說出此語時,就沒有一個是不吃驚的。往日如來講經,從頭到尾,哪有停下的道理。今日是怎麼了,眾僧不解,卻急忙起身離開。

等眾人都散去,大雄寶殿上隻剩如來一人的時候,他自言道:“事關菩提,還是去問問燃燈古佛,聽聽他怎麼說。”緊接著大雄寶殿上再無一人。

如來今日這一驚的確是近萬餘年第一次,菩提之事,哪裏是能夠耽擱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