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京人開始大撤退
南京保衛戰是象征性抵抗還是死守,大本營沒有明確命令。要求堅守三個月援兵來解圍。形勢會大變。
誰聽了這樣的要求都會理解為死守。唐司令根據這種要求向國人,向全世界表示誓與南京共存亡。
在戰略戰術上他分為外線複廓和城內三條線進行防守。在作戰計劃上隻做防守計劃,沒有撤退方案。
唐司令不是一個速戰論的將軍。他清楚的知道日本軍隊有多麼的強大,在日軍瘋狂進攻麵前南京保衛戰會打的無比的慘烈。
他也清楚他的十萬大軍是猛虎一般的軍隊。保衛戰能減緩日軍的進攻速度,能讓大後方有充分的時間做抗日準備。
但是南京的守軍不能粉碎日本軍隊的進攻。南京會淪陷。他決心在城裏展開巷戰,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槍,以身殉國。
他還知道百萬人口的南京還有五十多萬居民沒有撤離,外地流亡來南京的十幾萬民眾還滯留在南京。
他必須對這些老百姓的安全負責,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唐司令上任之日,日軍占領蘇州。**向西撤退。南京保衛戰拉開序幕,政府宣布遷都重慶。唐司令毅然下達戒嚴令。
這一天是南京人進入戰爭狀態無比緊張的第一天。也是南京人開始大撤退的一天全文閱讀全能戒指。
遷都令下達以後南京的百姓積極響應。能走的紛紛流亡。跟著政府流亡是最好的選擇。
早在遷都令下達之前政府已經布置向內地流亡的事情了。像中山中學在十一月十一日就接到自行搬遷的通知。
政府要保護南京的百姓和青年學生。保護南京的財產和軍工等企事業。這就是全城內遷。力爭給日軍留下一座空城。
國家機關,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兵工廠都在忙著內遷。能帶走的東西全部帶走,不能帶走的東西毀掉炸掉。決不留給日軍。
政府在有計劃的組織南京大撤退,每天都有十幾萬人向後方流亡。有的去了武漢,有的直接去了重慶。
婆婆熟悉的的幾位教友前幾天走的時候來向婆婆打招呼,她告訴婆婆,天主教堂的主教和牧師已經去了重慶。
她們希望婆婆也早些走。她們在重慶等她。她們走了以後婆婆一直在考慮走的事情。
兵敗如山倒,中**隊構築的防線被日軍一道又一道的突破。中**隊不要說回手就連招架之力也沒有了。
戰火在向南京方向蔓延,日軍來的很快。**已經沒有力量阻擋日軍西進。
到流亡的時候了。婆婆從心裏說不想走。她把希望寄托在**誓死守城,希望堅守三個月迎來形勢大變。
隻要援軍一到南京解圍。一切會好起來。婆婆仔細想想認為南京不但守不了三個月,而且很快就會淪陷。
婆婆不想把全家人的性命寄托在守城三個月上。該走還是應該走。但是真下決心走的時候婆婆又猶豫了。
婆婆認為這次走不同幾十年前的那一次。那次八國聯軍打北京,婆婆帶著全家人逃來南京,雖然路途遙遠但是沒有傷元氣。
這次日本軍隊要亡中國,婆婆流亡到重慶元氣一定會大傷,到了那邊在生意上要想東山再起不容易啦。
戰爭還不知道打到哪一天,婆婆的年紀老了,這次一走怕自己再也回不來了。婆婆這把老骨頭要埋在它鄉了。
婆婆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
婆婆的一位好友來約婆婆去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看看,早些時候婆婆聽說南京有八路軍的辦事處,在鼓樓那邊。
婆婆年輕的時候受孩子叔叔的影響對他們非常有好感,這是因為孫中山與他們的第一次合作在婆婆的心裏紮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