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起去吊喪(2 / 2)

三家村喪葬儀式最大的特點是悲喜交融。親人離世,從此和他永別,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災禍,帶給親人巨大的傷痛。但是,他們卻認為“死亡”即“新生”,所以“白事”當“喜事”辦,在悲傷的同時,不乏“打鬧”“嬉戲”的熱鬧場景。

畢摩在指路時,時間持續較長,內容涉及較廣,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開頭

首先是交代地點、時間,如:大中華、xx省、xx州、xx縣、xx鄉鎮、xx村委會、xx村、x氏家庭中,在x年x月x日,xx人成仙成福,在此開堂。天堂、地堂、家堂各方祖師和你說說話,請你眼閉耳不要閉。

2、奉請各方神靈

畢摩是神界派到人間的使者,他能代世人與各方神靈溝通。奉請的神靈包括彝族神話傳說中的所有神靈,例如:天師、地師、五代亡魂、子孫龍牌等,以幫助逝者返回祖地。

3、上貢

(1)交代親屬上貢的“四腳”,豬、羊等。

(2)獻熟食,通常叫“回熟”,請逝者接受。

(3)獻湯飯。

(4)孝子帶孝,孝心報本,奉請一東一客敬酒。

(5)獻貢飯,需五生五熟,通常叫“十貢獻”。

(6)獻花飯。插花、八個雞蛋。

4、改過失

人活在世上,總會有過失,沒有真正大善之人。三家村人認為,飼養家禽,滿足自己的溫飽,算人生在世的一大過失;砍伐樹木,算一大過失;出門踩踏到小草,也算一大過失。因此,不管是誰,離世後,畢摩都要為他改過失。“改”即“去除”,“改過失”,即去除在塵世間的過失、罪惡。保證逝者以絕對純潔的靈魂返回祖界。

5、改“鹵噠”

“鹵噠”是民族土語中的一個詞,大體可以解釋為“倒黴”、“悲劇”,就是人生在世,本不應該有的劫難,卻不幸遇上了。因此,畢摩要為逝者去除這些悲劇,希望逝者回到祖界後不再有苦難和悲痛。

6、領路

領路,就是畢摩把逝者靈魂一步一步帶回祖界,告訴逝者不能懷念人間,囑咐逝者要超生為人。

7、升棺

就是把棺木抬高,墊入燒紙和以上提到的“五寶”。升棺,寓意著升官發財,即寄意逝者子孫後代升官發財,大富大貴。

二、出殯

(一)出山

出山,首先孝子按順序繞棺木一圈,然後出靈堂到院子跪拜,幫忙出山的人把棺木抬到院子,用竹杠和竹繩將棺木捆綁好,以便出山,以及需要一隻壓棺的紅公雞。在出山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岔路口,孝子需折樹枝灑在要去的那條路上,幫助逝者靈魂順利到達祖地,中途要“搭橋”三次,孝子賢孫們一個接一個跪成一排,棺木從孝子身上經過。寄寓希望逝者保佑子孫後代健康、富貴,把後代的劫難帶走。

(二)下葬

下葬,需在事先挖好的土坑裏燒錢紙,寓意向山神買土地,從此以後不管是何方神聖都不能和該逝者搶奪此土地。 燒完錢紙後,幫忙出山的人把棺木放入土坑,調好方位。然後開棺,這是逝者親人見他最後一麵的機會,此時,幫忙出山的人也會送逝者幾尺白布,白布一一蓋在逝者身上,畢摩也會告訴逝者這些分別是誰送給他的。開棺結束後,棺木重新合上,孝子背對土坑,反手抓一把土拋入土坑,幫忙出山的人再借助工具把棺木填平。

(三)迎靈牌

下葬結束後,由長子拿出事先刻好的靈牌,用自己縫製的頭巾斜挎在自己的肩上,跪在墳前大聲喊三聲:“爸(媽),我們回家了”。然後請一個和長子同輩的人拉著他的手返回來時的路,後麵跟著喇叭隊,奏樂意在歡迎逝者靈魂回家。

(四)擺酒席

出殯當天晚上,逝者家屬會大擺酒席,感謝幫忙出山和來悼哀的人,雖然是葬禮,但是和喜宴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人們會相互勸酒、嬉戲,將“白事”當“喜事”辦。

三、出殯後

(一)獻飯

從人離世的那天算起,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頭“三七”子孫都要到逝者墳前祭拜、獻飯。本家合族,親戚朋友都會到逝者家裏探視。

(二)滿一百天

在人離世滿一百天,修整逝者墳墓,用豬、羊、雞祭祀,如果要立碑,就選在這天,如果不立,就在原來的基礎上作修整,用泥土把墳墓塗光滑。

(三)清明節“祭新墳”

逝者離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要請三親六戚到墳前祭拜,並在墳前燒火做飯,開杯暢飲。

(四)“脫孝”

逝者男滿2年,女滿3年要舉行最後的儀式,那就是脫孝,意為服孝期已滿。因為他們認為母恩更為深重,所以要多服一年孝。脫孝也要請畢摩念三天經並宴請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