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眾將奮勇勝歸夷(1 / 2)

第五章眾將奮勇勝歸夷

熊摯帶著他的家奴、私卒和親友組成的船隊,進入三峽,逆水而上,過了巴東秭歸,鑽進巫峽,船隊艱難的行進著。

三峽地區,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這些遠古的三峽人住在三峽又多又深的岩洞裏,不知在什麼年代,大約在夏商朝時期,這個地區建立過一個叫“歸”的國家,是個伯國,屬公侯之下的三等爵位,因不服商朝的領導,商王南下征討過,歸國原都城距楚國的老丹陽不遠,其規律相當於一個村莊,楚國來後,歸國就漸漸的湮滅了,但他的老百姓——歸夷還在,以小部落為生活單位,苦苦求生在這奇險的山地中,魚人、裨人都是歸夷的小部落。

令遠古人寄居三峽的原因,是在這些險惡的峽穀中,洪荒遠古迄今,天然鹽泉一直湧流不絕。還在41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虞舜時代,就有姓巫的部落,從經濟文化發達的關中,越過秦嶺,來到三峽中巫山、巫溪一帶,建立了一個“巫載”的方國。這個小國家有兩個特產,一個是物質文明的,“巫載”國的國民會煮鹽,從岩縫中、泉水中抽取鹵水,用鍋煮掉水分,把煮成的鹽,曬成粑粑,所以叫鹽巴;這個“巴”字,也是巴國國名的由來。二是屬於精神文明類的,姓巫的部落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絕技——巫術。鹽巴是巫載國同四方部族換取布帛穀物,進行原始商業貿易活動的生產資料,交換的商品。因為鹽是古代生活最必須的生活用品,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它不但是食品,而且也是用途廣泛的藥品,所以三皇中的舜也非常重視這片地區,派他的兒子無淫前去治理。無淫任滿回去說:巫載國民姓“朌”,吃的是白花花的大米,平時不栽桑也不紡織,卻穿著美麗的好衣服;不種莊稼,卻有飯吃,愛同一些有著漂亮羽毛的鳥,珍貴的野獸一起跳舞。到了夏朝,夏朝派了一個叫孟塗的大臣,到這裏來管理祭祀和訴訟,因這裏的人愛吵嘴、打架、鬥毆,就是“窩裏鬥”,動不動還愛打官司,鬧到孟塗麵前,孟塗也不能斷清誰有理無理,就采用一個簡單的辦法:來告狀的人,誰身上有血誰就有理,誰打了人身上無血,就殺了誰。因為孟塗來自於天朝上國,巫載國的人還在現在的秭歸縣城東約七裏的地方,給他築了一座城,修起了辦公樓。

因為有了巫姓,有了巫載國,這裏的人把山叫成了巫山,因為有了鹽巴,他們把另一座形如粑粑的大山叫大巴山,總之以“巫”和“巴”取了不少的名字,多年後這裏的人出去就建成了巴國。

巴國是冤假錯案的產物。巴國的祖先是中國南方三大蠻夷中的廩邑蠻,廩邑蠻的先人也是出生於巫載國,(廩君之先故出巫誕)是因為孟塗在這個地方當官時,搞了冤假錯案,冤案的當事人是巫山地區的老巴人,覺得這些外來的姓巫的人惹不起,就跑出三峽,到了湖北鍾離山一帶住在岩洞裏。這支巴人部落有五個姓,姓巴的一群人住在一個紅石岩洞裏,樊、瞫、相、鄭四姓合住在一個黑岩洞裏,沒有部落的酋長,有事就靠從巫家學的簡單巫術請神打卦,這樣生活肯定不行。五家人就商量來選個酋長,選舉的辦法是比賽,就是現在的競爭上崗,先比擲劍,結果巴家的兒子務相擲中了,其他人都沒擲中,接著比賽用泥巴來造船,四姓人老實,真的用泥巴來造船,怎麼會浮起?隻有這個務相做的船因為裏麵用的是木頭所以能浮起來,大家就推務相為酋長,取個名字叫廩君。廩君統一部落後,開始大遷徙,到了湖北恩施,這個地方有天然鹽泉,由一個叫鹽水女神的女酋長掌管著,鹽水女神年輕漂亮,有鹽吃牙齒白皙,臉色紅潤。鹽水女神很喜歡廩君,趁著天黑,自己跑來跟廩君談心。廩君也年輕,當領導的人肯定很健談,騙一個山裏的姑娘還不是小事一件,給她談了自己比武當酋長的過程,女神動了心,就留下同廩君上了床。廩君一麵同她山盟海誓要白頭偕老,一麵派人摸清了她部落的虛實,同她玩了十來天後,玩夠了,同時也看出鹽水女神部落的人太老實,為了本部落的整體利益就把鹽水女神殺死了,毫不客氣地占領了這一片出產魚、出產鹽的廣大地區,在此建了國,都城定在鹽水女神地盤上的夷城(恩施),以“巴”為國名。後來的巴人傳說廩君死後化為白虎,就以白虎為圖騰,擴充地盤。一支沿著烏飛水(大溪古稱)越過渝鄂山地,重返三峽地區腹心地帶,插足於楚、庸等國西南方的一些空隙之地區,拚命與楚爭奪自古即有天然鹽泉湧流不絕的三峽地區腹心地帶;一麵自古夷城(現恩施市),直指亦有天然鹽泉的鬱山地區(今重慶彭水縣一帶),過後,為了用船運鹽方便,又沿烏江遷移到“枳”(今重慶涪陵區),並將國都遷到這裏,(其先王陵墓多在枳),又以平都(今豐都)治為“別都”。後來巴人又將都城遷到江州(今重慶市主城區)。熊摯進三峽之時,正是巴人奮力越過川鄂山地,重返長江三峽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