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子失位陳國策(1 / 2)

第三章太子失位陳國策

楚國開國國君熊繹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把都城繼續放在三峽裏的丹陽(今秭歸,楚人念舊,前期都城名丹陽,後期名郢都,建國八百年,遷都數十次而不改其名。)既沒有引起西周王室和周邊國家的警覺,又確保了都城的安全,但丹陽與外麵的聯係實在不便,從宜昌坐木船要兩三天,而且峽裏野蛟、巨魚、**時常出沒。熊渠登位後,為加強對楚人聚集的湖北西部聯係,他在湖北枝江又建了一個臨時丹陽,當然有丹陽就有祖廟,離開了對祖宗的四時祭祀,是不能打勝仗的,從第一次出征打敗隋國後不久,楚國王室決定正式遷都,貴族大都隨他來到了枝江丹陽,老丹陽不過留下了一些元勳舊戚,撐著老都城的架子。

十八歲的熊摯和弟兄們早就到了丹陽。

正月初一的早晨,是一年中大祭的日子。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楚國社會是直接從原始社會中脫胎換骨出來的,所以楚人的精神世界中,保留了許多氏族社會的遺風,又由於在巫的發源地巫山旁邊建都生活了幾代人,吸收了許多巫術,所以有楚一國極為推崇巫術。

今天是每年一次的大年祭,祭祀的場麵隆重。祠堂祖先牌位前的香案上擺的是烏牛白馬,進祖廟時,以楚王為首,太子為次,楚王的長輩跟隨,楚王的親弟兄們簇擁,太子的弟兄們隨後,然後庶支的男人們、近支的宗族這時才能跟隨入廟。

祖廟是新建的,比老丹陽狹窄的祖廟寬敞明亮得多,麵積大了好幾倍。由於宗室的陵墓都秘密地埋在了三峽裏的那些幽深洞穴穀地裏,從新丹陽去祭祀一趟,往還要近一月,戰事頻繁,遷都後宗室裏還沒人去過,都是由在老丹陽的宗室代祭,族人們在新丹陽祖廟裏遙祭,所以祖廟的使用率大幅提高。特別是每年正月初一的大祭,大家都會參加,王室成員中久病的隻要還能站起來,顫抖著努力也要堅持來參加。

開始了,隨著鼓鑼的響起,楚王拿著一束香走出班來,熊摯象往年一樣也擎著一束香緊跟著出列。

“摯兒,”熊渠很痛苦,也好象很無奈,“你跟弟弟們走在一起吧?”

“啊?”熊摯似被閃電擊中一樣的怔住了。

在場的楚國貴族都沉默了,他們都明白楚王這樣做,等於是不下旨的廢掉了熊摯的太子位,原因就在於熊摯身體的殘廢,大家不敢出聲,隻有靜靜地望著楚王父子。

“我王。”熊渠的叔父,白發蒼蒼的公子非手擎香束跪到楚王麵前。

“五爸免禮。”熊渠遠遠地伸出手去扶公子非,這叫虛扶,跪者可起來也可不起來,全憑跪的人自己。祖廟前熊渠不敢怠慢,稱呼也是家族內的稱呼。

“太子,社稷重器,關乎國家命運,廢立不可隨意。太子摯,性情端莊,好學多能,對臣下威嚴恩濟,外表頗壯。”說到這裏,他還回頭望了家族人員一眼,“廢立應決於祖宗示下,不能僅憑巫醫一語,請我王在祖宗神位前決之。”公子非的意思就是要卜筮了。

卜筮是楚人溝通神的一種方法。卜指龜卜,取龜兆以預測吉凶,兼用獸骨。一般是將龜甲、獸骨整理幹淨後,在上麵鑿孔以備用,占卜時,燃荊枝在孔中,觀其裂紋以說吉凶。就是把龜的甲殼和野獸的骨頭,清理幹淨後用火來燒,然後由巫者根據燒的裂紋來說明吉凶福禍。楚人占卜亦用龜甲,凡有疑問,多用占卜以決之。“餘有所疑,願困先生決之。”這個辦法更簡單,就是把龜甲丟在地上,龜甲的正麵在上為陽,反麵在上為陰。

楚王抬頭望天思慮,“撲、撲通”以楚王禦車,熊摯的奶爸為首,一幹宗族跪下了,連熊康、熊紅、熊執疵也跪下了,隻不過才六歲的熊執疵不知道是什麼事,總之好象是對大哥不利,父王不會是象平時經常殺人那樣殺掉大哥吧?咧嘴想哭又不敢。

半響,熊渠開口了,“好吧,傳祭師,請五爸卜筮,祖宗決之。”

“臣遵命。”這種卜筮是要宗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在祖宗麵前禱告一番後才能開卜的。

楚國熊家出自火神祝融,敬奉的祖宗是祝融和鬻熊,當然還有其他先祖。今天祖宗牌位前,楚國的宗族親長到得很齊,大家跪在地上,一番禱祝,公子非跪著出班:“祖宗在上,自先王開國以來,已傳四代孫,六代王,開疆拓土,已有小成,現因為太子摯事,請祖宗示下,如熊摯身體力行,可為太子,請示陽卦,不能,請示陰卦,社稷江山,傳人重要,請祖宗示下。”

祭師上來,又是一番禱告,然後從案上拿起兩塊龜殼,雙手一拋。

“大哥,是,是陰卦!”是熊紅帶著哭腔的聲音。

“鬼神弗赧呀!”是父王歎息的聲音。

晚上,王後帶著四個兒子在院子裏吃完了飯。借著昏暗的燈,王後說:“兒啊,你怨你父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