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恩傑爾大街被騷擾行為記述 第三十二章閱讀西德尼·謝爾頓及其它想法(1 / 3)

奧恩傑爾大街被騷擾行為記述 第三十二章閱讀西德尼·謝爾頓及其它想法

外國文學的景況慢慢在我麵前鋪開了一條路,懷著欣喜的心情透視眼前敞開的迷人場麵,豁然有漸入佳境找到登堂入室門徑的感覺。這些年我是注重先從古典文學著手的,最早的狄更斯,後來的馬克·土溫,又有了Lawrence(勞倫斯),對前者的熟絡先且不說,翻閱了老馬的些許作品集子、通讀幾種長篇小說,現在對Lawrence的一些作品的把握也逐步有了脈絡;再者通過譯林雜誌還漸能知道現代英美文學的狀況了,今年第六期發表的西德尼·謝爾頓(Sidney

Sheldon)的你怕黑嗎?(Are You Afraid Of The Dark?),以及對Stuart Woods(斯圖亞特·伍滋)的Capital

Crime(死罪難逃)的介紹,對我來說盡管是管窺大概也有蠡測,稍加梳理意念竟然有些衝動。

就說這個當下正火的西德尼·謝爾頓吧,到上麵提到的這部作品為止他已經有十八部長篇小說了。這個美國的小說作家西德尼·謝爾頓,你要把他和加拿大的通俗小說作家西爾頓區別開來,那也是一個著述頗豐很有影響力的作家,記得前些年我看美國電視連續劇大飯店的時候,就發生混淆至於到後者的作品裏去找原著來讀,後來才意識到大概是弄混了,兩個人有並行於市的同名著作。現在重溫或者說重新認識西德尼·謝爾頓,就是通過閱讀你怕黑嗎?這部作品、還有一篇譯林所載美國文化節目記者對他的訪談錄我隻需要兩樣東西:紙和筆、以及因之而展開話題的他的自傳我的另一麵(The

Other Side Of

Me),這部小說的內容是揉現代科技和驚險刺激於一體的、情節緊張跌宕起伏而非常精彩的小說原本,而在一些後續的了解當中,也許更能獲得一些對作家本人加以把握的材料,充分理解這個八十多歲的現代小說作家。

從訪談和自傳中可以了解到,西德尼·謝爾頓十七歲(自傳開始的時間)起就住在芝加哥,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家庭的貧寒破敗以及對枯燥生活的無望,求學無門和徹底幻滅的白日夢想,種種不幸一朝而積鬱成困擾他一生的狂躁憂鬱症,一度打算自殺。在與命運和病苦做著艱難而頑強的鬥爭的同時,他終於進入好萊塢的影視業,寫劇本、創作歌曲,他一直想創作一部小說,卻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動筆,第一部小說裸臉(Naked

Face)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完成的,他覺得要打破美國曆史上的記錄了,小說根本沒有人會買,因此發行時他就趕緊自己去買了一本,最後這部處女作銷售了17000冊,他自己反倒並不覺得盡如人意了。一個人一生的辛苦創作究竟起因緣在何處?這使我禁不住又想起正在閱讀的另一個美國女作家的情形,埃迪絲·華頓也是在她的私人醫生的建議下,因為舒緩生活和心理壓力的要求而開始創作的,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不願沉淪與生活拚搏、在勞作中獲得慰籍而達到自救目的的堅強意誌品質。這種人生之路上自我探索並且采取的正確手段,我們可以感覺到它的力量是多麼的巨大,所以當西德尼·謝爾頓在峽穀中的一所房子起火燃燒,他能夠丟棄房中的各種獎章和獎品,而隻搶救出來自己的紙和筆,逃離到汽車旅館的時候,他所想的隻是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寫作,他對人說:我隻需要兩樣東西:紙和筆。

這些作品不但反映世界文學的成就和現狀,也給我一些啟發從而了解繁華世界幽微之所在。

這些優秀的作品正象現代信息的傳播一樣,已經通暢地占據到世界的角落和人們的觀念。原著不僅在王府井外文書店赫然有售,而且在網絡上盡可搜羅到這些紛繁的材料。看來中國的外文圈對外國文學普及的了解還是有些眉目的了,也許,不,是一定!我要由此選擇一部趁手尚好的作品加以翻譯,先不管別的,能不能發表,是否會有效益,自己能力的局限,別人接受的量度,這些都不要管,自己凝練了多年的身手一直沒有破開荒野荊棘順著路徑走進春日競放的花園,在文學的努力勞作裏,寒冬可以開辟來日的苗圃,而不要等待春色催濃的時候反而已經龍鍾地老去,就像我在寫這些話的前些時出去到外麵,冬日裏也有一洗臉上愁容的凜冽的清風,看到花圃裏薔薇的花瓣凍僵了,就像鑲著蠟色琉璃質的白邊一樣,還在燦爛著呢。在文學的厚重勞作裏,我相信這種付出是會快樂而滿足的,也許就是象老謝那樣,人隻有在動手勞作的過程中,才能擺脫塌天的磨難以及不堪的困境,最終從心理的、身體的、社會的壓迫和負擔裏一路走出來。想象一下,每天沉浸在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作品所帶來的迷人風景當中,隨時可能遭際不期而遇或不可想象的驚喜,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極度美好的。正如老謝在自傳裏所寫到的明天是未知數,生活就象一部小說,始終充滿了懸念。難怪隻需要紙和筆。我也要由此把自己的人生跨上一步更高的台階,看見藝術的另一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