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口腔科診療室護理管理(1 / 2)

一、門診室護理管理

口腔疾病大部分在門診進行,因此做好口腔門診護理十分重要。口腔門診護理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做好開診前準備、病人的分診、椅旁護理及健康指導等,並協助醫師對疾病的檢查、治療。

1.做好診前準備 診療室內應清潔、整齊、通風良好,備好毛巾、肥皂、洗手消毒液等。

2.診室所需物品 檢查電源通電情況並使醫療設備處於工作狀態。同時備好各種表格處方,檢查器械充足齊全,擺好位置固定。

3.就診秩序 分診工作在口腔科中占重要地位。遵照以下原則:優先安排急、重症和年老體弱者、殘疾人就診,維持好候診秩序,保持診室安靜。

4.做好椅旁護理 即做好椅旁護理和四手操作。椅旁護理指病人坐在牙科椅子上,醫師為其診治時,護士在椅旁對醫師的操作密切配合。指導就座,調整好椅位、燈光,係好胸巾,準備好檢查器械及漱口杯等。診治上頜牙時。應使病人張口後上頜牙麵與地平麵大致平行,高度與檢查者肘部平齊。診治過程中,應積極、主動的配合醫師進行操作,做到及時、質好、主動的遞送調好的材料及藥品。治療後整理診桌、治療台上的物品,保持桌麵幹淨、整齊,並及時補充各種消耗物品。

5.複診 病人診療完畢離開前,指導其用藥及自我護理,必要時登記預約複診時間。

6.器械的維護和保養 按規定清潔和消毒診療室常用器械及維護和保養相關設備。

7.健康指導 通過電視、網絡、廣播、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常見口腔疾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知識,指導病人就診。

二、消毒隔離製度

口腔科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因為口腔疾病的診治絕大部分在口腔內進行,而口腔內寄居了大量的微生物,是體內多種疾病的感染入口,也是許多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如就診病人中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人或攜帶者,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交叉感染或醫源性感染。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製度,具體措施在於抓好診療環境、器械的消毒管理,規範操作流程,做好汙染物的處理及監督檢測工作。

1.醫務人員雙手消毒 接觸病人前後應用肥皂和流動清水充分洗手,必要時應用高效消毒液浸泡雙手後再洗手。

2.器械物品消毒 盡量采用物理滅菌法處理,最好門診配用快速壓力滅菌器。凡被病人的血液、唾液等汙染的器械,均應執行雙消毒法,即先用高效消毒液浸泡,如0.2%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氯消毒劑消毒。刷洗後再分類進行第二次消毒滅菌。機頭、鑽頭每次用後必須滅菌。要做到診療器械、漱口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建議使用一次性牙科檢查器械。汙染後的敷料,應裝入密封袋中集中焚燒處理。

3.做好診室環境消毒 因氣槍、水槍、高速渦輪機鑽的使用,對環境汙染比較嚴重。因此,開診前後做好空氣消毒,診室桌椅、地麵用0.2%過氧乙酸溶液或含氯消毒劑消毒。

三、四手操作技術

口腔四手操作技術是口腔設備、器械不斷更新發展,為保護口腔科醫師、護士體力及健康前提下,逐步完善發展起來的國際化口腔科操作模式。口腔四手操作技術是指病人平臥在牙科綜合治療台上,醫師和護士坐位,使用高速渦輪機、強力吸引器、三用槍等,醫師在護士的協助下,在病人口腔內進行的各種操作。該技術極大的提高了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相對減輕了醫師的壓力和疲勞,縮短了病人的診療時間,促進了醫患的之間的溝通,有利於更好地為病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