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口腔常用護理技術操作(2 / 2)

(2)調整好病人的體位。拔除上頜牙時,病人頭後仰,上頜平麵與地麵平行。

(3)拔牙前用漱口液漱口,清除口內食物殘渣,減少術中感染機會。用2%碘酊消毒麻醉注射區及手術區。

(4)根據醫師準備拔除牙齒位置準備好相應的牙鉗、牙挺及麻醉藥物。對於複雜的牙拔除術增加所需要器械,如骨鑿、骨錘、咬骨鉗、高速渦輪機等。

2.術中配合

(1)拔牙前再次核對病人要拔的牙齒,及時使用吸引器,使拔牙手術視野清晰,並隨時傳遞醫師需要的器械。拔除複雜牙時應協助醫師劈牙,必要時做好縫合準備。

(2)協助醫師做好拔牙及創麵的處理。

(3)在拔牙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的呼吸、脈搏、血壓等情況,如病人出現暈厥時應及時調整椅位,讓其平臥,解開衣領,協助醫師處理。

3.術後護理

(1)囑病人拔牙創口處所咬棉紗球應在30~60分鍾取出,過早取出易導致創麵出血,而留置過長,則會增加感染和出血的機會。

(2)拔牙後24小時內不要漱口、刷牙,術後2小時可進食但避免使用拔牙一側咀嚼食物,且進食不要過硬、過熱,以免感染或出血。必要時可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術後24小時內唾液中混有淡紅色血水、術後1~2日創口有輕微疼痛均屬正常現象。如有明顯出血、劇烈疼痛、腫脹、發熱、張口受限等症狀時及時複診。

(4)拔牙術後1~2日不要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避免出血。

(5)傷口有縫線者,囑其術後4~5日複診拆線。

(二)清創術的護理配合

顏麵部小的創傷應盡快進行清創縫合,預防感染。護士應根據清創術的方法步驟、術中的實際需要,協助醫師做好器械準備,創口清洗,麻醉及術中的操作配合等。清創術的方法步驟如下。

1.清潔傷口 用清水、肥皂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周圍的泥土、油汙、血痂等,並注意保護創麵。

2.消毒麻醉 用2%碘酊、75%乙醇消毒皮膚(黏膜用0.75%~1%碘酊)後,用1%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用1%~3%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衝洗創口,去淨傷口內異物,並止血。

3.縫合傷口 用細針、細線對位整齊縫合。

4.包紮傷口 用75%乙醇浸濕紗布覆蓋傷口,再用無菌敷料包紮,膠布固定。口腔內的縫合不需包紮。

5.拆除縫線 囑病人5~6日後拆線。

(三)小手術的護理配合

口腔黏膜囊腫切除、顏麵部小的良性腫瘤摘除術、根尖切除、唇舌係帶延長術等,在醫師進行手術操作時,護士應做好配合。

1.術前準備 詢問病史,協助醫師做好術前查體、常規檢查、術前清潔及術區常規備皮。對病人作必要的解釋,消除其緊張情緒爭取病人的配合以利於手術順利完成。準備好無菌手術器械、物品消毒等,如清創縫合包、敷料、注射器及麻醉藥品,做好麻醉過敏試驗並記錄。

2.術中配合 根據不同手術選擇合適體位,請病人取下眼鏡或義齒,用氯己定溶液漱口,係好胸巾;協助作好術區及口周皮膚的消毒;術中協助醫師進行必要的操作,如用口鏡或拉鉤牽拉口角及唇頰、吸血、排唾、止血、及時遞送器械、協助擊錘、去骨、劈牙等;準備好衝洗器和衝洗液、穿好針線以備縫合及協助醫師做好手術區的加壓包紮。

3.術後護理 術後交待用藥注意事項、複診、換藥及拆線時間等,並做好健康指導。

(四)口腔科換藥

1.普通換藥 普通傷口清創術後、膿腫切開引流後更換敷料,同普通外科換藥技術,但要注意嚴禁擠壓,防治感染擴散。

2.根管治療換藥 有保留價值的患根尖周炎的牙齒,應行根管開放,取出根管內刺激物,衝洗根管,用細棉撚吸幹根管內液體後,敷以丁香油酚或樟腦酚、碘仿糊劑。每2~3日換藥1次,最後做根管充填。

思考題

1.請簡要闡述四手操作技術及優點。

2.請簡要闡述銀汞合金的調拌方法。

3.口腔科常用治療操作的護理配合有哪些?怎樣進行拔牙術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