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好說!”半月小住對見多識廣的老板娘來說實在不是一筆大生意,但她絲毫不在意,笑著說:“小郎君莫要如此客氣,我啊,姓趙,家中排二,你便叫我二娘吧。”
林稚從善如流:“趙二娘。”說著便把一樣物什推過去,“這是我的公憑,請您過目。”
宋朝的公憑類似於後世的身份證,行走江湖,沒了它可不行。
趙二娘原本沒想細究這個,沒想到林稚如此懂事明理,又看他身上衣著雖不華貴卻也幹淨講究,估摸是個來體驗生活的小公子,越發對他心生喜愛,接過公憑隨手一翻——然後臉上的表情就僵住了。
白紙黑字,“慈幼局”那三個大字實在有些顯眼。
臨安城內,朝廷創辦了許多專門收養棄嬰的兒童福利院,名叫慈幼局。政府出錢雇奶媽哺育,每月發放糧食和衣服,直到將這些可憐的孩子養大成人,然後讓其自覓生路。②
趙二娘前幾年曾路過慈幼局一次,對那扇略微掉漆的朱紅色大門很有印象。
“才二十歲,這小郎君真是可憐……“聯想到自己在外做工的兒子,她心中感慨,繼續往下看,在看到林稚的名字時突然頓住。
姓林,又是在慈幼局長大……隻怕多半和那位有點關係。心中的歎息更甚:“多知事明理的孩子,可惜這輩子就這麽毀了。”
趙二娘收回目光,裝作自己沒看出端倪,不動聲色笑道:“‘韶顏稚齒’,小郎君的名字起得好啊。”
林稚也笑:“謝謝二娘。”
這句誇獎他確實受得起。前世他在畢業典禮上喝多了,再一睜眼,就成了一千多年前與自己同名同姓的罪臣之子。
原身的父親林政威是前任太傅,位高權重,因意圖謀反而被抄家,官家感念幼子年歲尚小,便放其一條生路,安置於慈幼局。
可惜原身身嬌肉貴,受不住清貧生活的磋磨,十歲那年便撒手人寰,換成了林稚這個倒黴蛋。
這具身體太弱,在他的有意調養下才好了不少,但還是在慈幼局多養了一年多才出來謀生。
距離他初到異朝,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了。
“林小郎君,跟你介紹一下,咱家店裏的客舍分為兩種,一種帶小廚房,一種不帶,相應的價錢嘛也有所不同,帶小廚房的要稍貴一些。你打算住哪個?”
從紛繁往事回過神來,林稚眼睛一亮,半點沒猶豫:“要一間帶小廚房的。”
帶小廚房的屋子租金稍貴,但可以自己買食材生火做飯,總算帳下來,還是比一日三餐在外買吃食要劃算不少。
付過銀錢,趙二娘帶他去看房間。
屋子不大,拾掇得很幹淨,再加上那間解決了眼前燃眉之急的小廚房,林稚覺得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