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稚還不知道自己被列入了某項未來規劃,正樂嗬嗬地坐在床上,捧著錢罐數錢。
“九百九十七,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九……一千!”
自開業以來,短短五日,刨去成本費,他已經足足賺得了一貫錢。
填飽肚子不成問題,小□□活仍需努力,至於他的終極夢想開一家酒樓……那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和趙二娘續租了半月,努力的小林同誌出了門,準備上街進一批雞蛋灌餅的原材料,順便犒勞一下自己。
宋朝的飲食習慣和後世大體相仿,除去花生、玉米、土豆、西紅柿之外,各種常見的蔬菜水果在菜市場和果子脯都能買到。
林稚想起前世曾去某地旅遊,當地景區出售一種包裝盒印著“大宋宮廷禦膳”的花生糕,是用花生和白糖加工而成的點心。
當時吃了隻覺得味道一般,甜膩膩的,如今才發現不隻口味普通,還有違歷史——宋朝根本沒有花生,怎麽可能做花生糕?
現在的商家啊……林稚搖了搖頭。
街市上小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蓮藕蓮藕,新鮮的蓮藕便宜賣了!”
“木瓜十文一斤!”
“蓴菜就剩最後一捆了啊,二十文!”
林稚看了一眼那捆細得可憐的蓴菜,心裏直嘀咕:“這也能賣二十文錢,菜價真是越來越貴了。”
精打細算,買了些自己喜歡又價格實惠的枇杷梅子、蓮藕黃瓜,拎在手裏慢悠悠遊轉。
路過一處豬肉攤,見攤主不是那日攛掇自己做“那種生意”的小販,林稚停住腳步。
本朝豬肉無人問津有無人問津的好處,現代價格昂貴的精致小肋排,到了這裏便宜得很。
小販衝他吆喝:“小郎君看一看,咱家這豬肉新鮮得很,怎麽做都好吃!”
這話不假,確實挺新鮮。林稚出手闊綽地買了一捆,想了想,又買了幾斤豬肉腸——是時候該給雞蛋灌餅升個級了。
攤主見他出手大方,一次買了這麽多東西,很是高興,免費贈了一小塊裏脊給他。
林稚笑著點了點頭,臨走前特意記住了對方攤位的位置,準備下次還來買他的豬肉。
轉悠到巷尾,又買了些麵粉、雞蛋和生菜,覺得差不多了,這才提著大包小包走了回去。
客舍內,趙二娘正在前台撥著算盤,抬眼見他提著一大兜子肉菜進來,打趣道:“看來林小郎君的生意做得很是紅火啊。”
林稚彎了彎眼睛:“再紅火也比不得二娘您。”
生意人的誇獎須格外留神,稍不注意便有可能使對方心生妒忌,林稚覺得自己這句話說得很合時宜。
果然,趙家二娘哈哈笑了幾聲,笑得爽朗:“還是小郎君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