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外道二仙(脈停息住)(1 / 2)

梵智教的禪定,其實來源於身毒國梵教。

世尊出家後、成道前,離開王宮,最先問道的外道仙人,正是阿羅邏迦藍,此仙人據稱為斷除生死而出家持戒,行事謙卑忍辱,道德超然,已證得無所有處定。

世尊聽過他的賢者之名,仙人之號,於是求教於他,希冀獲得“解脫之道”,師事之,區區數月,已盡得其精奧,可惜世尊對其理論並不完全讚同,認為依靠此法,難以獲得最究竟的解脫。

之後,世尊又去王舍城外阿蘭若林中,去求訪優陀羅羅摩子(名字有各種譯法),拜此仙人為師。此仙據稱證得“非想非非想處定”,世尊朝他學習,苦修證悟後,達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最高境界,可惜依然不滿意,於是辭別離去。

後來,世尊自己認為自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智慧大圓滿。

那時,他有意去度化阿羅邏迦藍仙人、優陀羅羅摩子仙人,然而時不我待,兩大仙人俱已辭世,令世尊頗感惋惜。

兩大仙人在後世,被身毒國梵教視作“數論派”的先驅,而在梵智教和梵苯教中,則亦稱之為“外道仙人”。

數論源於《吠陀》,屬於梵教正統六派之一。數論思想與瑜伽思想是聯合發展的,往往難以分割。《摩訶婆羅多》中的哲學篇章《薄伽梵歌》認為數論與瑜伽並非互不相容,而是一體兩麵,前者算是智慧瑜伽,後者是有為瑜伽,依然都可以統稱瑜伽。

瑜伽禪定的層次,梵教與梵智教的說法大同小異。

有的劃分認為是:初禪念住,二禪息住,三禪脈住,四禪寂滅盡定。

還有的說法是:一禪念住,二禪息住,三禪心住,四禪脈住。

即使在道門中,亦是如此。有些門派認為,結成金丹或者道胎元嬰時,會出現脈停息住,還有的是認為《胎息經》練到高深境界,自然會掌握這一能力。

不管說法如何,脈停息住,都是一種極高成就,是身體上能客觀衡量的高深能力,算是命功方麵的一點實際驗證。

不同國度和教派的說法哪怕不同,但是既然大家都共同承認了這一點,那就都足以從側麵證明古代人類,前輩高人們的確能修煉出來,不是人類老祖宗吃飽了沒事幹,專門合起夥來糊弄後世子孫的。

當世之內,亦有其人。

(我指點的赤子道友,剛開始修行時,就出現過“感覺不到呼吸”“胎息”的現象,這是修行過程中,偶爾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實不宜過高神話它。並且,有的時候,雖然主觀體會上,自己的確是“沒有了呼吸”,但那其實是進入無我狀態後就有可能發生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停止呼吸了,實際上自己依然在呼吸之中。)

身毒國哪怕是現在,依然有梵教的瑜伽聖者,在體術命功上的修行,明顯超出梵智教一籌。這些人如果在古代,很容易就被宣傳成為“婆羅門仙人”“先知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