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傳教士眼中的民國人口與農業(2 / 3)

“這個國家有各種行業的工匠,各種生活必需品非常豐富,而所以如此,是由於人口無數。而鞋子是消耗最多的商品,鞋匠就比其他行業的匠人要多。廣州有兩條很長的鞋匠街,一條賣高級的絲鞋,另一條賣普通的皮鞋;除這兩條街外,城內還分布有很多工匠。”[17]

“土地的富饒及其物產的充足

“既然如我們所說土地都得到充分耕種,人們盡管是大食客和消費者,仍然勤於謀生。那土地的出產極富庶,食物及維持生活的各種必需品都極其充足,原因在於中國的主要糧食是大米,在全國產量極豐,有很多一年兩收或三收的大稻田。

“也有大量的上好麥子,他們用來作麵包,那是從葡萄牙人學來的,從前他們食用的是用同一麥子做成的講。有很多法國豆、和其他豆類,有大量牛肉和類似牛肉的水牛肉,有很多雞,鵝和數不清的鴨。無數的豬,豬肉是他們最愛吃的,他們把豬肉製成非常奇特的醃肉,當葡人到印度去進行貿易時,就把無數的醃肉運去那裏。中國人重視豬肉到把它給病人吃的程度。他們也吃蛙,蛙是養在門口的大水盆中出賣,售賣的人要負責剝開。在極短時間內他們能剝一百隻,他們是從背麵剝,開個口子從那裏把皮剝光。

“魚非常之多,有好多品種,都很好,市場上從不缺魚。有很多螃蟹和牡礪及別的甲殼類,都很好,這些在市場上有的是。市集通常設在城門,及犬街的牌坊下,還有如我們先前已提到的在沿大街的有頂蓋的過道裏,但在這裏不賣魚和肉,因為專一有售賣它們的街道,除非是可以到處售賣活的。”.

“菜園裏有很多蔬菜,如大頭菜、蘿卜、白菜,及各種有氣味韻菜,蒜、蔥等等,極其豐富。也有很多水果,如桃、西洋李及我們沒有的一種李子,核長而寬,他們用來製成果脯。有很多堅果而且很好,還有很多栗,既有種的也有野的,又大又好,野的比我們的要好,因為他們把殼都去掉,我們的卻沒有。”[18]

“雖然有專門開設飯館的街道(引者注:大概類似現在大城市裏美食一條街之類,整條街都是飯店),城內所有街巷幾乎都有飯館。這些飯館裏有大量烹調的肉食。有很多燒煮的鵝雞鴨,及大量做好的肉和魚。我看見一家館子門口掛著一整隻燒豬,任人選擇哪一部分,因為整隻都清潔地做好。把做好的肉擺在門口,幾乎吸引了過路的人。在門口有一盆盛得滿滿的飯,紅紅的,做得很好。”[19]

“廣州沿城牆外還有一條飯館街,那裏出賣切成塊的狗肉,燒的煮的和生的都有,狗頭摘下來,耳朵也摘下來,他們燉煮狗肉像燉煮豬肉一樣。這是百姓吃的肉,同時他們把活的狗關在籠裏在城內出售。值得一觀的是在城門口,進出的人喧囂,有的帶狗,有的帶乳豬,有的帶蔬菜,有的帶別的物品,人人都叫嚷讓道。”[20]

“這個地方有一件了不起的事,那就是沿街叫賣肉、魚、蔬_菜、水果及各種必需之物,因此各種必須物品都經過他們的家門不必上市場去了。”

“這個地方在距海二百、三百、四百裏格的內陸,有大量的海魚,以致每天所有市場充斥鮮海魚,那簡直是奇觀。但是如果看到他們怎樣以下述方式驚人的勤勞去養魚,那就不足為奇了。要知道的是,在二月末、三月及四月的一部分,大漲潮的時候,大量的海魚在沿海的河口產卵,因此在河口育出無數的很多品種的小魚。為了在這個時候捕撈這些魚仔,沿海岸所有的漁人都彙集在他們的船上,集中的船是那樣多,遮蓋了海麵,都擠在河口。總之,來自海上的船看見它們還以為那是堅實的陸地,到接近時才發現那是什麼,驚訝有那麼多的漁船。我聽說共彙集了兩千艘船,或多點少點,我不能肯定,因為我知道沒有人相信我的話。但既然人口那麼多,當地的船也不會少,這對那些到過中國並在那裏居留過的人說,並非不足信,主要因為沿海縣份有無數多的漁人。那末,這些漁人捕撈到大量這種小魚,放入用樁和結實線網圍成的水塘,在那裏把魚養到漁季結束。”[21]

“中國人是大食客而且使用很多盤肴,他們同桌吃魚和肉,賤民有時把魚、肉煮在一起。同桌用的盤肴,都擺到桌上,讓人人可以吃他愛吃的。高貴和文雅的人在交往、談話和服飾上頗有講究。百姓則比較粗俗。”[22]

4、馬丁·德·拉達修士的記錄

《出使福建記(1575年6月至10月)》和《記大明的中國事情》

這是萬曆三年(1575)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派遣使者到福建和明朝官方通報消滅海盜林鳳的事情。

馬丁·德·拉達修士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他的相關見聞記錄。

“(中左所附近)那個港的入口是壯觀的。除了大到能容納大量的船外,它很安全,清潔而且水深,它從入口處分為三股海灣,每股海灣都有很多船揚帆遊弋,看來令人驚歎,因為船多到數不清。”[23]

“為我們離鎮的屋舍已不遠了。趕來看我們的人群是那樣多,使我們無法跟他們打交道,不僅在這兒,也在我們途經的一切城鎮。來去的時侯,人們都擁塞在我們居住的館舍和街道,盡管我們一直住在大房院裏,有許多院子和房間,我們也不能關門閉戶。我們唯一的辦法是強行把他們趕走,但趕走後他們又爬上院牆,聚集在鄰近房屋的牆頭和屋頂,有時他們留下來看我們到夜晚。”

“我們萬分驚異地看到沿河兩岸有許多城鎮,彼.此相距那樣近,簡直可說那是一座城,而不是許多鎮,不僅這裏,我們還發現赴福州的整個路上(約六十裏格)人煙都是那麼稠密。他們說中國其他地方情況也一樣。唯一例外是廣東(Quemton)省,葡人在那裏進行貿易,因地處貧瘠而多山的區域,人口不那麼密。我們途經的那些城鎮,當地的居民開耕土地達到連?f岩,石山都播種的程度,盡管看來在那兒得不到什麼收成,所以我認為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4]

(拉達隻去了福建,沒有到過廣東,才這樣說,實際上廣東人口密度隻會比福建大得多。在其他到過廣東的傳教士筆下,福建才是因為山地太多,土地相對貧瘠,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而類似福建這樣的省份都人口稠密到讓拉達目瞪口呆,沿路村鎮的人口都稠密的可以和城市相比的地步,可以想象明代中國人口多到了什麼程度)

“興泉道派來護送我們到泉州的。他們這樣的隊護送我們,擂鼓吹喇叭、號角和短號,一直不停送我們到達泉州,整個旅程用了兩天,始終如此。從同安到泉州是三十裏格,如我前麵所說人煙更稠密了。”[25]

“我們在禮拜二離開泉州,走了六天,禮拜天抵達福州,約四十裏格旅程,途中經過很多城鎮和大地方。該地區盡管山石崎嶇,大部分道路卻很好,路麵寬闊。”[26]

(以上是拉達的《出使福建記》,下麵是他的《記大明的中國事情》)

“把這個國家叫做大明,因為那是它的本名。”[27]

“盡管不可能精確地計算這樣一個地大人多的國家人口,他們書裏也缺乏記載,但仍可從有記錄的稅戶籍及其他事情上,得到一個無窮無盡的人數概念。”[28]

“士紳的人數接近稅戶,這是我們旅經各地發現的。有的納稅戶是按六、八或更少的人數納稅,盡管他們戶內人口更多;他們好些人都這樣告訴我們的。例如有個叫夏蘇(J)的人對我們說,他戶內有七十人,但他隻納七人的稅。另一個人對我們說,他戶內約六十人,他隻交四人的稅。因此登記的納稅人口遠遠〔少於應納稅的人口〕。”[29]

(拉達這裏說的稅戶,應該就是明代晚期冊藉如黃冊之類登記的戶口數字,從拉達自己的見聞來看,也證實當時官方冊藉戶口數字已經和事實相差甚遠,不說相差十倍,也在五六倍左右)

“它們的名字。但這些不包括其他百姓,如僅製鹽者的七城,書籍中記載它們的村子數量難以置信,據說有1,177,525個村,那怕平均每村不超過三十戶,人口也超35,000,000。由此可見這個國家的人口有多麼多了。我們旅經的所有地方確實擁塞著人,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其他這麼多人口的國家。”[30]

(“製鹽者的七城”或是指那些從事製鹽業的地區,灶丁之類,拉達的數字來自他購買的明朝書籍請人翻譯後得到的結果,可能明朝政府對鹽業的管理稍微比一般戶籍要像樣點,但如果從事鹽業的人口就在3500萬人以上,這也大到難以想象了,但無論如何明代人口在三億以上是最低限度的估計了,不可能比這更低。)

“我們不能確實知道現在的皇朝統治了多久,因為我們得不到它的編年史,但他們說現在統治的皇帝叫萬曆(Bandic),他是第二十位,統治了三年,約三十歲。他們說趕走韃靼人後又過了大約二百年,如果我們加上修長城前諸王統治的二千二百五十七年,那麼可看到這個國家除短期受韃靼統治外一直完整地不被外族控製,這確實是件了不起的事。若這個曆史是真實的,那他們在洪水後不久就有了皇帝,而且他們從此後始終沒有被異族摻雜。”[31]

“以他們的吃食而論,他們不是大肉食者,據我們的經驗,他們的主要食物反倒是魚、蛋、蔬菜、湯和水果。我們看見的類似我們的東西(除開其他很多不同的品種而外)是:魚、小麥、大麥、米、豆、玉米和boiona。還有母牛、水牛,他們說內地也有羊,我們也看見豬、山羊,及像我們有的一種雞,另一種雞肉是黑的,更好吃,再有閹雞和黑尾鵡。我們沒有見任何野物,因為我們到過的地區沒有留下荒地,但他們說內地是有的。我們看見猛禽,也看見鵝和大鴨子,及大量的鴿子和斑雞。水果有黑白葡萄,但我們沒有見葡萄釀的酒,我不信他們知道怎樣用它釀酒。也有許多品種的橘子和檸檬、大佛手柑、梨、蘋果、野梨、桃、李、桑、堅果、栗、棗、南瓜、黃瓜、西瓜、白菜、小白菜、大頭菜、蘿卜、大蒜、蔥和該國特產的其他很多蔬菜和水果。他們有大量的糖,而且他們製造很多上等蜜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