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古的七朝古都,西漢、新莽都定都於長安,今後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也都會在此地建都,漢高祖劉邦就是在這創立的四百年基業,長安地理位置的卓越可見一般,可惜長安的地理位子不對內,長安臨洛陽險要之地有武關,潼關,兩座關鍵,駐紮一萬人馬就可擋十萬雄兵,對於從西涼踏來的鐵騎確無險可守,最後隻能靠著這座堅城防守。
楊毅一路輕裝,拋棄了大部隊,領著五千人馬輕裝簡行,物資軸重全部都丟在了後邊的大部隊上,終於在地十五日後見到了麵前的長安城。
此時的情況肯定發生了變化,楊毅領著兵馬到來時,長安四門緊閉,城頭上戒備森嚴,人人都一副隨時如臨大敵的神情。
楊毅見狀,猜想八成是子午穀和眉都丟了,西涼兵馬已經兵寇長安了,要不也不會如此,不過長安也不是那麼好打的,長安城東垣平直,其餘三麵牆隨地形河渠曲折周長約合六十二裏,城高十五米,城外挖有寬達十米護城河,此時的護城河中的河水已經有些鮮紅,顯然是死傷過重,被將士的鮮血染紅的。
可是因為城池比較大,也就導致了城門數量的增加,防禦的難度也隨之強大了些,四圍的城牆上每座城牆都有三座城門,由北至南東牆為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西牆為雍門、直城門、章城門,由東至西,北垣為洛城門、廚城門、橫門,南垣為覆盎門、安門、西安門,變相的增加了防守的難度。
羌族鐵騎雖然凶猛,當是是善於略地,卻不善於攻城,楊毅看著眼前這座堅城,羌族想必是在為怎麼拿下長安而頭痛了。
“奮武校尉楊經緯領朝廷兵來前來救援,速速放下吊橋!”楊毅孤身一人過來護城河,對著城頭上把守的兵卒吼道,楊毅是經過潼關到達的長安,西涼的兵馬不可能出現在此處四圍長安的城牆需要重兵馬上的隻有北牆和東牆和罷了,這邊的兵卒多是警戒所布。
“可有信物!”城頭上傳來了兵卒的回應。
“這是大漢虎符,可能證明!”楊毅掏出了楊彪給自己的兵符,想來著東西應該可以當做信物了。
城牆太高,虎符確太小,就算是楊毅站在城頭,從十五米的高處望下,也看不清楚虎符是真是假,兵卒就更看不清了,一個吊籃從城頭上放了下來,兵卒看不清楊毅拿出的是什麼東西,自然不敢直接放下吊橋。
楊毅將虎符放置在吊籃上,過了一會,吊門就慢慢的落了下來,顯然是兵卒已經證實了楊毅的身份了。
“將軍就帶來這麼一點兵馬麼?”等五千人全部進場後,一個小頭領摸樣的兵卒明顯帶有失望的神色。
“這是前部五千人馬,我擔心長安生變,先趕過來的,後麵還有三萬人馬,大約在兩日後能到。”這來的一路上,那袁行好像打定主意和楊毅過不去了,想著法子和他作對,最後弄的楊毅沒辦法,隻好先帶著一批人到了長安,並不是怕了袁行,袁行雖然紮手楊毅不能拿他怎麼樣,但是楊毅才是最高的統帥,袁行一樣拿楊毅沒辦法,隻能給他使些使小子,楊毅是擔心在長安的朱攜,沒工夫陪著袁行瞎鬧,才領了五千人輕裝簡行,先一步到了長安。
“才三萬五千人這麼點,還是不夠啊。”兵卒的輕吐了一口氣說道:“才三萬五千人,還是不夠啊。”